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投资与建设

时间:1992-04-22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有幸参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感到非常高兴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目前世界各国人民不仅在保护本国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而且为了全球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正在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明确提出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借此机会,把中国环境保护的投资政策及投资情况作一介绍。
  众所周知,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基础,环境问题也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治理污染。在中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国有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在中国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环境保护计划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提出了要求达到的各项指标,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把环境保护计划作为一个独立篇章,环境保护计划的科学性、规范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在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每年都要正式下达环境保护计划,并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保证各项计划指标的实施。   我国用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方面的投资逐年都有很大增加。按人民币计算,“六五”计划期间投资170亿元,“七五”计划期间投资300亿元,“八五”计划期间投资将达到800亿元,其中:1991年投资140多亿元。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保护自然环境方面
  1   1991年国家安排大江大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治河、植树造林、防水治理、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专项投资5.5亿元,主要用于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治理总面积23.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7万平方公里,涉及12个省、市、自治区,43个地、盟、州、市,122个县(旗、市、区),此外,还在22个省、市、自治区的96个县开展了小流域综合试点,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5个省、区进行了河沟骨干淤地坝工程试点,“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还开展了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地方政府也安排了相应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二、治理污染方面
  我们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旨在使投资者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治理由于投资建设而引起污染及保护环境的责任。在治理污染方面,我们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主要有:
  1.基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制度,即环境保护措施工程要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991年投资约50亿元。这部分投资主要用于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及其污染物的排放。
  2.技术改造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投资。1991年投资约20亿元,主要用于减少老企业的污染。“八五”期间将重点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求各级技术改造计划管理部门及企业所掌握的技术改造资金中,每年应拿出7%用于污染治理。
  3.城市维护费中的环境保护投资。1991年投资约25亿元,用于治理城市排水系统(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煤气化、集中供热、绿化和城市清洁卫生等方面。
  4.排污费补助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企业交纳的排污费,其中80%用于企业或主管部门治理污染的补助金,20%用于环境保护部门的自身建设。1991年这部分投资约20亿元。
  5.工矿企业为防治污染,开展综合利用项目所产产品实现的利润,可以五年内不上交,留给企业继续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1991年这部分投资为10亿元。
  6.工矿企业为清除污染、治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可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属于技术改造性质的,可向工商银行申请贷款;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可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1991年这部分投资约3忆元。
  7.1991年国家补助部分省、市城市治理水污染等方面投资约15亿元。
  8.中国还有计划地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加快老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净化设施的建设,到1991年已利用外资近1亿元。
  三、加强环境管理部门建设方面
  国家十分重视环境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包括环境监测、宣传教育、自然保护、污染源治理的科学方法等。全国现已建成环境监测网站4243个,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自1989年起,每年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各地还相继建成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网点,通过学校、影视、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保法规和政策,全民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为了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培养人才,国家在73所大专院校设立了环境保护专业。“七五”期间,国家安排这方面的投资359亿元。“八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环保部门的建设投资,扩大环境监测网,加强职工队伍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此外,国家还安排环境保护部门所需科技三项费用和环境保护事业费,各级科委和财政部门也将根据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安排部分资金。1991年国家安排这方面投资1亿元。从以上情况看,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治理污染的投资领域,已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利用外资等多方筹措资金的投资格局。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资金有限的现实,我们采取了重点治理的投资政策,目前主要是对污染源的控制和对经济活动集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投资政策是适合国情的,投资效果也是显著的。近几年中国的废水、废气、放心渣、噪声的治理和控制能力明显提高,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达标率不断上升。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投资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上,还存在着环保投资计划尚不够完善,有些环保项目投资效益低下以及由于环保投资分散,难以实施重大治理项目和示范工程等问题。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将致力于:
  1.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在污染治理的规划工作。这不仅要做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长远上有一个总体安排,而且在近期能够做到区别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得以实施。
  2.广辟环保投资来源。这包括适度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重大治理和示范工程的投资;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使投资主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把自有资金投资于环保项目;争取更多地利用外资进行老工业城市的污染治理;发行有价证券筹集环保投资。
  3.加强环保投资各项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投资法规系统化,以确立和提高环境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保证环境保护投资的落实和有效使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