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煤电去产能“组合拳”

2016-04-25

打好化解煤电产能过剩攻坚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4月21日联合密集下发3个文件,内容涵盖了煤电项目的规划、核准、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等多个环节,以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火电建设步伐。专家表示,这一套“组合拳”旨在防范煤电行业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

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凸显

近年来,全国用电量增速逐年放缓,火电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同时,煤电项目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到建成投产需3至4年时间,存在一定惯性,导致近期煤电投产规模并未减少。

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从去年起,我国用电增速大幅放缓,煤电规划建设规模远大于用电需求,建立煤电风险预警机制迫在眉睫。

风险预警指标包括建设经济性指标、装机充裕度指标和资源约束指标3个指标,分红、橙、绿三个等级进行预警。红色预警,地方政府应暂缓核准煤电项目,企业慎重决策项目开工,在建项目要合理安排建设投产时序。橙色预警,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慎重决策建设煤电项目。预警机制按年发布,目标为发布年后的第3年。今年发布2019年预警,预警结果显示,全国有26个省(区、市)的预警程度为最严峻的红色。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十二五”以来,国家继续加强火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累计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火电机组约28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二五”2000万千瓦的目标,电力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此次,煤电机组的关停标准增加了淘汰不符合能效限额标准、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且不实施改造的机组等条款。机组关停后可进行发电权交易,实行等容量替代新建煤电项目等政策。同时还将加强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