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其它活动 > 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会 > 会议发言

国合会委员兰博蒂尼:实现“自然向好”呼吁三方面国际共识

发布时间:2021-05-10作者:来源:

2021年3月30日,国合会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上,嘉宾围绕碳中和、COP15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与自然保护协同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以下是发言摘编

保护自然,相比以前任何时候,需要全球政治和经济议程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需要一个有雄心的全球目标,在2030年之前遏止并扭转自然下降趋势,即实现“自然向好”。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就“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保育生命的多样性”和“生产和消费足迹减半”三方面目标达成共识。

碳中和以及自然向好均应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未来的目标。要设立清晰的自然保护目标,让政府、企业和投资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保持在同样的雄心水平,才能更好地朝着目标前进。气候已经有这样的目标了,我们希望自然也有这样的目标。我们不仅仅需要口头承诺,还需要对物种有具体、可测量的方法来实现自然净零损失。要对关键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包括30%的土地和海洋,使其更好地进行自然恢复。过去几十年自然有很大的退化,需要政府的监管,以及企业的投资,还有社区层面的保护。中国的“生态红线”将有助于实现自然栖息地的净零损失。生态保护红线中,还应将固碳也纳入划定生态红线的标准,加强保护自然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同增效,这有助于中国展示全球领导力。

第二个目标是物种保护,应遏制不可持续的野生动植物交易,以及土地利用问题和海洋里的过度捕捞。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野生物及其制品贸易和使用的立法,对于实现“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目标提供了机遇。而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不仅应包括大象和熊猫等标志性物种,还应涵盖传粉昆虫、鱼类等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生物。

最后一个目标是生产和消费足迹减半。这是最棘手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议题。应推进关键经济部门的绿色化,尤其是农业、渔业、林业、基础设施和采掘业五大部门。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为这些行业部门如何更好转型确定了路径,帮助他们获得自然向好的积极影响,还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直接动力。另外,间接动力包括推动金融的绿色发展,调整公共补贴,更好地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自然向好的转型等。国合会的专题政策研究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包括绿色价值链、可持续消费等等。

总而言之,刚才我讲到了2030年实现自然向好的几个关键元素,这些也应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中有所体现,让昆明即将举办的COP15及其达成的协定,成为自然领域的《巴黎协定》。作为东道国,中国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议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推动政治方面的谈判,结合科学基础,打造一个自然向好的社会。科学证据已经很明显,大家也都明确地意识到,自然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健康的问题。这也是实现公平繁荣社会的基础,与中国正在建设的生态文明高度契合。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