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合会动态

绿色城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7年圆桌会“新理念 新机制 新技术”专家风采

发布时间:2017-09-04来源:

1. 刘世锦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中国的城镇化转型需要融入绿色的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体系结构。通过能源、交通、住宅、地下管廊等绿色发展技术,以及以绿色金融为代表的绿色商业模式,综合提升绿色转型潜能。建议组建城市绿色发展联盟,实现协调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

 

 

2. 汉森 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 

专家们的讨论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努力探寻人们生存的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协调关系,中国的绿色城镇化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绿色转型进程的考量和实践。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3. 郭敬 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中国的绿色城镇化需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从根本上减少污染。

 

4. 原庆丹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河北的特点是经济不发达,困难与机遇并存,虽然有较大压力但整体趋势向好,对大量不符合环保政策的散乱污企业和锅炉设备进行淘汰和整改,并在全省范围内加大垂改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绿色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和基础。

5. 理杰斯本曼 全球绿色发展署总干事

绿色智慧城市的理念能够激发城市在规划和环保方面的潜能。中国在绿色智慧城市方面已经出现共享单车、手机约车等新技术、新现象,期待在新区建设中绿色智慧城市理念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6. 弗里德里奇 国际竹藤组织主席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森林、公园和绿色廊道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常规的树木,竹子也应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纳入考虑。

7. 贾永清 河北省廊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本次绿色城镇化国际研讨会选择在河北省廊坊市举办,具有深刻影响。廊坊地处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地理中心,其绿色转型进展对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廊坊在打造生态城市、创建绿色福祉的过程中将为中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8. 李晓江 第五届国合会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当前,中国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发展增速整体趋缓、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转变、城市建设重心由增量转向存量,城市发展面临着供需平衡性不足、系统协调性欠缺、城市永续性断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梳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从政策和体制入手,建立全成本考量机制,完善市场行为。

9. 张永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领域首席专家、发展部副部长

现有城镇化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传统工业化模式以物质增长为基础,其严重依赖社会消费和物质主义的扩张,势必导致污染加剧和城乡差距拉大。而在数字绿色时代,随着交易效率和组织模式的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提供方式的改变,城镇化模式将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在讨论城镇化时,需要跳出工业时代的逻辑,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10. 斯多雷 全球绿色发展署绿色城市负责人

以传统方式应对城市挑战难以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发展无法从协同效应中获益,也无法切断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国际合作支持全球和地方的绿色增长有利于帮助城市实现国际社会在绿色发展方面树立的远大目标和共同承诺。

11. 周国梅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

生态保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相契合,也顺应了沿线发展中国家要求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现实。绿色“一带一路”的总体设计为“三体系、三平台”,即生态环保交流合作体系、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生态环保信息支撑平台、生态环保沟通对话平台和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合作平台。绿色“一带一路”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未来将在绿色城市合作方面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绿色发展,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蒋南青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项目规划官员

中国在能源效率、清洁能源的应用、区域供热成本节约分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行的项目和规划将能源网络的布局逐步提高。然而,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具有可复制性和全局性的解决方案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中国在未来区域能源发展领域任重道远。

13. 齐晔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应把握在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探索适合中国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途径,雄安新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成为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标志。

14. 游建华 原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特别顾问;世界未来委员会(WFC)循环城市项目高级顾问;世界城市运动主席

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我们应探寻出系统化途径,这就需要将城乡一体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原则,将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统一纳入司法管理综合统筹,将清晰独立的KPI制度纳入治理体系建设之中。

15. 莫西理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城市项目总监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聚居在集中的地理范围内,对社会发展及环境生态的保护是有益的。但我们仍需要探索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城市规划途径。

16. 龚道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副院长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城市时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也带来了很多“城市病”。其中,水生态遭受了十分恶劣的破坏,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水生态的保护。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型城镇化的绿色途径,是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寻求城市复杂水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运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管理和新的城市发展方式。

17. 赛勒 德国GIZ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主任

德国已同中国再交通能源方面开展了一些列的合作和研究。对于中国京津冀区域的绿色城镇化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认为需要扩大清洁能源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从整体角度提出能够提高城市交通可持续性的长远规划,同时拓展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利用,并建立相匹配的跨部门层面的对话机制。

18. 王丽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项目负责人

以城镇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创造固碳条件、创新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环境保护的双赢。低碳城镇的建设过程就是实现城镇从“降碳”到“零碳”的发展演进。

19. 秋克伊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项目经理

新加坡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落实污染防治,为国民提供了清洁、绿色的生活环境,并建立了严格的公共卫生标准。

20. 万军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

解决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不够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强化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空间规划管理水平,推进绿色城镇化。

21. 玛莉金·范德瓦吉特 荷兰环境和基础设施部国际城镇规划事务高级项目官员

荷兰城镇规划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保护绿地,这既是保证快速城镇化的需要,又是保证农业用地的需要。同时城镇规划要充分吸取各方意见,确保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

22. 奥德加德 丹麦能源署特别顾问

丹麦在全国建立供暖区,确保热量的有效利用,要求所有城市推行区域供暖绿色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通过区域供暖评估工具来分析问题,评估污染减少量,就如何布局城市和城镇供暖去的大小规模等问题给出建议。

23. 刘安全 瑞典供暖和制冷协会高级工程师

生物质、余热、太阳能、风能与煤、油、气等多种能源有效互补,大幅度降低了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24. 倪金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空间数据服务中心主任

无人机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监测图像分辨率,推动环境监测从大范围、不甚精准到小范围、精准转变,从而提高按需、实时数据保障服务。

25. 海睿 美国新云能源执行总裁

城市规划可轻易利用发电厂和废热处理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海水淡化、水处理、垂直农场等可有效减少电力使用,提高能源效率。

26. 石瑞雪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

为解决偷排、漏排、管网过载等监测管理难题,要建立污染源-排水管网-污水厂-受纳水体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引进创新性的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提升监管能力。

27. 陈迎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雄安新区的建设愿景应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雄安新区的经济繁荣,优先实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28. 明登历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处处长

北京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面、功能齐全、先进高效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了67个地面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标准站和一套创新的由1000余个小型PM2.5监测设备组成的趋势监测网。

29. 刘启贞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

上海在环境信息的公众服务方面关注民生需求,主动提供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服务,开发多元化发布渠道,让更多人群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提供亲民的环境信息产品,提高环保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全民为环保的社会合力。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