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合会动态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建立推动实现碳中和的“动力机制和体制”

发布时间:2021-02-01来源: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以及近期美国白宫发布《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截至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欧盟等共有127国政府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累计碳排放量占全球63%。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格局和形势和半年前、一年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中国来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发展本身的需要。

实现碳中和,对中国压力很大,但很可能是近工业革命以来,最有意义的变革。中国现在人均碳排放已经超过7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水平。中国现在人均GDP才一万美元左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2035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静态来看,中国到那时候至少要达到两万美元,现在是一万美元,将来是两万美元。碳排放不能再增加了,发展的目标还要持续,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讲确实也是一个压力,但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个很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有意义的变革。

需要建立动力体制机制,让没有意愿的人也有愿意推动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很明确,很多人也有意愿。但还是有一些人缺少自觉性,他没有这个意愿怎么办?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三个机制。

第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要把绿色发展的收益和其他方面的GDP收益都算在一起。同时要把过去我们很难计算的污染排放、碳排放的外部性算出来,建立一个全口径、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真实成本的收入和成本的核算体系。

第二,实现碳中和目标其实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要建立推广新技术的体制机制。2030年后,中国碳排放不可能再增加了,但是GDP还要继续增加至两万、三万甚至四万美元。怎么办?最重要还是要采用新的技术,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其实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这些技术应该有三个特点:第一,它要提高生产率,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第二,它应该是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第三,和传统产业相比,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应该是有竞争力的低成本。其实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说像光伏发电,在十多年前是没有竞争力的,现在它已经可竞争了,再过几年,它的成本是燃煤发电的一半,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第三,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绿色发展账户。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绿色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的一个微观机制,就是让每一级政府、每一个企业甚至包括每一个人,一定要明确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实现所谓碳中和,中国有句通俗的话是各扫门前雪。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建立一个绿色发展的账户。每个人把自己的责任尽到了,全社会碳中和的目标自然能够实现。

 

本文系秘书处根据首席顾问刘世锦在国合会“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贡献”专题政策研究中外专家联合工作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