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发要闻

应高度重视并完善“生态文明”的英文译法

发布时间:2013-03-11来源:国合会秘书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创造性地回答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和理念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丰富而深刻的本质和内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对于“生态文明”一词英文译法上的混乱,不仅影响了与国外在学术和政府层面的交流,更难以向国际社会准确地传递“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对于当今乃至未来世界的重要意义,迫切需要准确、统一的外文表述,并从官方行文中加以规范。 

  近日,国合会委员、中方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沈国舫先生就“生态文明”的英文译法问题与中央编译局有关专家进行了探讨,建议译作“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此前,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英译版中,“生态文明”译为“Conservation Culture”。从英文字面上理解,Conservation Culture只意味着一种保护自然的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丰富内容相去甚远。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论述使大家深受鼓舞,但在报告的英译版中却又把“生态文明建设”译成了“Ecological Progress”,按其字面意思就是“生态进步”,并不能准确表达“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含义。 

  201212月召开的国合会年会上,沈国舫院士向包括联合国环境署主要负责人、一些国家环境部的现任或原任部长在内的环境与发展领域知名专家和高级官员,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美国环保协会等著名非政府组织主要领导人解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他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的创举,把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提到如此高度,国外无此先例,并且认为,如果将“生态文明”译作“Ecological Progress”含义太窄,还是用“Ecological Civilization”较为贴切。 

  “生态文明”的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意、起到促进交流的作用,而且也涉及国际话语权问题。现在,中国不但在领土、人口和经济上处于大国地位,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上也处于引领地位。把我们的观念明确地传递给全世界,这正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议对于“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英译法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尽早加以规范统一。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