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今年蓄水在即,并将于明年汛后实现通水。在各方面努力下,水源区生态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影响水质的问题仍然存在,亟须解决。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涉及湖北、陕西、河南三省。湖北环保部门今年4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十堰市流入丹江口水库的部分干、支流水质远未达标,其中的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和官山河是国家重点治理的5条河流,但除官山河为四类水质外,其余4条均为劣五类水质。记者在神定河、剑河和犟河实地走访发现,污水直排现象依然严重,河道的中下游水质离国家要求的三类水质目标差距巨大。经测算,5条河流平均每天共有超过100万方的污水直接进入了丹江口水库。
今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对中线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进行了调研,他们的调研报告显示,湖北十堰和河南淅川、西峡等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远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水收集率不足40%,城市污染占所在河流污染物来源的80%。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很大。据统计,水源区面源污染以总氮计约为36442吨,这些是造成库区向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此外,库区重大水污染隐患相当突出。丹江口水库近十年来营养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局部库湾水体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水源区尾矿库共1200余座,其中对水质安全影响较大的重金属尾矿299座。2000年以来,水源区共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6起,均由陆路运输车辆翻覆和尾矿垮坝造成;水土流失仍需要进一步治理,湖北省测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规划湖北治理5464平方公里,仍有369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
针对严峻的水污染防治现状,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建议首先要治理好7条重污染河流。按照原规划进度,无法在年底送水前水质达标,国家应该考虑从实际出发,新增一批规划外治污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河道清淤疏浚、护案治理、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和湿地建设等,按“一河一策”的要求彻底整治。
二是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要求,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尽快启动已规划的治污项目,落实配套资金,提高工作效益,确保资金到位、项目落地,在明年通水前发挥作用。
三是抓紧开展专项治理。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加强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清理库区周边不安全因素,彻底取缔库区网箱养鱼,治理无主尾矿库严防重金属污染。借鉴三峡库区经验,在提高正常蓄水位钱,切实做好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防治。
四要落实对水源区环境生态系统的全方位监测和评价,开展入河排污口及省市交接断面监督性监测,促进污染物总量控制。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水利、环保、建设、国土等部门参与的水资源保护监测网络,做到信息实时共享。
五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对口协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北京、天津等受水区从财政中安排一定额度资金,专项用于水源区水质保护。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优先补足丹江口水源地的地方财政标准收支缺口。发挥水源地生态优势,以类似“绿色认证”方式,推广绿色农产品优先进入北京等受水区市场。批准设立丹江口水源地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可以将试验区建设与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防治规划》及《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