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发要闻

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之渔业篇:中国可持续渔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19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海洋是支撑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保守估算,2010年全球海洋经济的总增加值为1.5万亿美元,2030年将增加到3万亿美元。海洋是全球数十亿人的食物来源和生计所系,加强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 

  海洋保护,与气候与能源,健康和生态系统保护共同组成了美国环保协会的四大工作领域。逐步恢复已经或正在衰退的全球渔业资源,是美国环保协会海洋项目的主要工作目标。中国的海洋捕捞量位居全球之首,促进中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恢复全球渔业资源,推动全球渔业可持续管理的关键。

  6月2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9年会期间,美国环保协会承办名为“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年会主题论坛。国合会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主持会议并致辞,13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更多会议信息参见: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之减碳篇:零排放航运)。在“可持续渔业发展助力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环节,会议特别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利锋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童加朝进行主旨发言。两位专家分别从国家管理和地方实践两个角度介绍了中国可持续渔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特别整理了两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与读者分享。

  绿色发展: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崔利锋

  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今天我想主要介绍三点内容,即中国渔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的问题,和中国的渔业政策和主要措施。

  (一)中国渔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中国的渔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中国水产养殖起始于商代后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鱼的国家,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二是产业多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已形成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三是产业规模大、产量高。中国的渔船和渔民数量,养殖总量、水产品总量和水产品贸易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四是以养殖为主。中国的水产品养殖种类高达300多种。其中淡水养殖主要为鱼类和甲壳类,海水养殖以贝类为主。五是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上世纪80年代实行的“两个放开”政策(市场放开、价格放开),有力促进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虾、扇贝、鲆鲽类海水鱼、海参和鲍鱼等品种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陆续获得成功,极大推动了中国渔业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发凸显,特别是资源衰退、环境污染、渔业发展空间受限和生产效益下滑的问题。首先是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环境恶化,特别是海洋内陆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对渔业捕捞和养殖带来不利影响。再说水域生态环境污染,过高的养殖的密度、不够科学的养殖方式都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三是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挤压了传统的水产养殖水域空间。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非正常的贸易措施影响水产品出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管理力度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远洋捕捞发展空间被压缩 。第四是渔业生产效益下降,近年来渔业生产成本不断抬升,而部分渔业产品价格则呈现下降趋势。受到成本和价格因素双重挤压,导致渔业生产效益下滑。

  (三)中国主要的渔业政策和措施。为了应对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提出了走绿色、可持续的渔业发展之路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控制海洋捕捞强度。1987年开始,中国实施了对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的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2013年起,农业部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禁用、准用和过渡渔具目录、最小网目尺寸、最小可捕标准及幼鱼比例等管理制度。1995年起,中国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并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对伏休制度进行调整,统一并延长了休渔时间,修订后的休渔期最长达到4.5个月(137天),被媒体誉为“史上最严伏休制度”。此外,中国还开展了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清理整治行动。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指导和限额捕捞试点。2017年,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自2017年,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5省开始开展限额捕捞管理试点。

  修复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对梭子蟹、中国对虾、大黄鱼等海洋类水生生物苗种进行增殖放流,并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加强海洋生物及重要栖息地保护。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制定并实施了斑海豹、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建立省级以上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15处,并持续加强对珍稀濒危海洋物种的保护。

  深化渔业国际合作。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等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合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国际渔业治理机制。并与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毛里塔尼亚等国家签订渔业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合作。会同国际社会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渔业活动,履行有关国际、区域渔业管理义务。

  浙江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政策与行动

  童加朝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的美称,以盛产“四大鱼产”闻名天下。然而,近年来粗放发展导致东海渔业资源锐减,东海面临“鱼仓闹鱼荒”的窘境,东海渔业资源岌岌可危。

  为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了“一打三整治”、减船转产和生态修复三大行动。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即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非法行为;整治“船证不符”捕捞渔船和渔运;整治禁用渔具;整治海洋环境污染。同时配合海上安全攻坚战、伏休成果保卫战和幼鱼资源保护战三大战役,全域推进“湾滩长制”、“港长制”制度,形成全线出击、高压严管的态势。通过五年努力,浙江取缔违法网具86.4万,”四大家鱼“和”上层鱼的资源量比上世纪90年代末增加了四倍,小黄鱼的种群密度提高了3成,非法捕捞行为得到了抑制。

  二是开展渔民减船转产行动。渔民和渔船是渔业的核心,浙江省首先通过实施“双减”措施降低捕捞产能,共取缔“三无”渔船1.72万艘,整治7826艘“船证不符”渔船,赎买合规渔船2069艘。其次,努力拓展渔民转产转业途径,确保“转业不失业,减船不减收”,五年转产转业渔民2万多人,同时建立健全海洋捕捞渔民民生保障机制,政策惠及全省20万海洋捕捞渔民。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行动。积极开展保护幼鱼行动、增殖放流活动、重要渔业水域保护(保护区)、限额捕捞试点、海岸线整治修复、养殖污染防治、渔船渔港环境整治等诸多活动。

  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是浙江渔业人一直的信仰,浙江将继续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担当、改革的魄力,努力实现浙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后,美国环保协会中国渔业项目高级主任克立兹(Jake Kritzer)博士也就如何发展可持续渔业进行分享。克里兹表示,我们正处于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节点,我们怀有改变渔业管理方式的迫切需求,也面临着彻底改变渔业治理方式的难得机遇。中国是渔业大国,在这场推动全球渔业转向可持续管理的变革中,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经制定了多项关于渔业和海洋保护的战略与政策。渔业改革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农村农业部也在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从实践中寻找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有效方式。浙江采取的政策行动和试点项目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成为推动中国向可持续渔业转变的重要力量。

  克里兹最后表示,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全球需要携手合作,为恢复海洋的生物多样性而共同努力。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