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发要闻

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之减碳篇:零排放航运

发布时间:2019-06-19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海洋是支撑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保守估算,2010年全球海洋经济的总增加值为1.5万亿美元,2030年将增加到3万亿美元。海洋是全球数十亿人的食物来源和生计所系,加强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2019年6月2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19年会主题论坛之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美国环保协会承办。国合会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主持会议并致辞。挪威极地研究所所长温特,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民汉,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梁小萍,中国海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琨琨、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利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童加朝、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伟、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张建宇等出席会议并发言。

  人类活动是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航运业所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航运业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导致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加剧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将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看做一个国家,根据2015年的数据,它将是世界上第五大排放国。然而和航空排放一样,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排放清单约束。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2014年发布的第三次温室气体研究,海运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2.2%,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海运排放将增长50%-250%。

  为了控制海运温室气体排放,2018年,IMO通过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有雄心的减排愿景,包括:通过进一步审议提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促进船舶碳强度下降;到2030年,全球海运每单位运输活动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比2008年平均至少降低40%,并努力争取到2050年降低70%;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到2050年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减少50%,并努力逐步消除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等。此外,IMO还提出了短中长期减排措施及实施的时间表。在IMO提出的减排举措中,尤其强调了“采用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将“有效采用替代燃料的实施方案”和“寻求开发和供应零碳或无化石燃料”分别视为中期减排措施(2023-2030)和长期减排措施(2030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寻找航运替代能源和零碳燃料方面,美国环保协会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5月初,美国环保协会与世界知名的能源与气候变化咨询机构Ricardo Energy & Environment联合发布了名为《在阳光中航行》(Sailing on Solar)的研究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一种名为“绿色氨”(Green Ammonia)的化石燃料替代品。与传统燃料不同,在应用于航运时,“绿色氨”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因而在航运替代燃料的多种选择中,前景尤为广阔。“绿色氨”可用于改装后的航运发动机或氢燃料电池。如果大规模使用,可以为航运减排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绿色氨”的生产过程是从水和空气中制取氢气和氮气,并合成氨,其中不添加化石燃料。相较于现在更受关注的氢燃料,“绿色氨”作为燃料有着许多优势:氨可以在零下33℃低温储存,而氢则需要在零下253℃。这意味着氨液化、储存和蒸发所需的能量更少,液氨所需的船上存储空间则要少46%。此外,使用“绿色氨”还可降低火灾风险。

  零排放航运可以成为助推全球绿色发展的引擎,”美国环保协会欧洲办公室高级法务经理Aoife O'Leary这样评价“绿色氨”的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待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而且这些资源的成本正不断降低,这使得制造零排放的海运燃料成为巨大的潜在投资机会,并带来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产能。通过制造“绿色氨”这样的新能源,未来,航行者们通过空气、水、风和阳光来实现扬帆远航将有望成为可能。”        

  此外,报告还详细介绍了“绿色氨”的生产流程,在各类型驱动装置上的应用情况,船上储存和操作方法,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风险、运输方法及预计投资规模等内容。

  “绿色氨”是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中“采用替代能源”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而航运业是实现蓝色经济和海洋治理的众多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解决航运业的环境问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保证我们能够航行在蓝天下、阳光中。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