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发要闻

我们的海洋 | 海滨生态系统:除碳关键

发布时间:2019-11-01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编者按:10月23日至24日,“我们的海洋大会”(Our Ocean Conference 2019)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可持续海洋议题再次受到关注。美国环保协会(EDF)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有必要让读者了解可持续海洋的发展进程及其作为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今年9月底,由12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联合国秘书长海洋特使组成的“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High 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发表了《海洋为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报告,从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运输、海滨和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和养殖、海底碳存储五大方面详细阐释了海洋是否可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EDF摘编报告精华内容并编纂成系列文章,以供分享、探讨。本文为海滨生态系统篇。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特殊生态环境,海洋占据了71%的地球表面,为所有的生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激增的温室气体(GHG)促使海洋大量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化,整体温度升高,严重影响海洋生态。为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确保气候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除了需要更有效的减排措施,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固碳措施,其中的关键便是海滨生态系统。

  三个“关键先生”

  1. “蓝碳”

  “蓝碳”指的是储存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中的碳。虽然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仅有陆地森林面积的1.5%,但是“蓝碳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固碳量是同等面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10倍,而且固碳范围更广且可长时间封存。

  可惜的是,全球已有20%至50%的“蓝碳”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环境污染导致海草几乎以每年8个北京市面积(65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预计碳排放总量高达0.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样,红树林和潮汐盐沼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

  2.海藻

  海藻,包括绿藻、红藻和褐藻。海藻在海滨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固碳作用,预计每年固碳量可达0.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不过,它们的无根特性导致海藻在衰退时不会像红树林、盐沼和海草一样将固定的碳释放到大气中,而是沉积到海底。

  另一方面,人工养殖海藻在亚洲(如中国、韩国、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十分普遍,多用于食物和肥料。野生海藻却因为环境的变化正在逐渐消失,有研究显示,巨藻在过去的50年中以每年0.018%的速度衰退。但对其他野生海藻的固碳研究和调查仍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如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在海滨生态系统中通过进食、呼吸和排泄等一系列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海洋的碳循环。同时,海洋动物活动可刺激植物和浮游植物的生产,导致每年碳吸收和储存量达到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然而,海洋生物对整体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还未知。国际社会呼吁,“海洋生物的保护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应是优先研究方向。

  对气候变化治理的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和新西兰牵头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强调了碳汇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海滨和海洋生态系统属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实践范畴,是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气候变化治理手段之一,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可以给沿海国家乃至全球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参与气候变化治理角度看,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将会直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高达0.50 至 1.38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以帮助各国落实国家自主减排承诺(NDC)。9月底,“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发表报告,呼吁各国能够共同推动把“蓝碳”方案纳入到国家自主减排承诺中。

  在经济和社会效应上,海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可以支持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增加工作岗位,提高水质,解决饥饿,实现更美好和更可持续的未来。

  挑战和发展方向

  如今,不仅气候变化对海滨生态系统及其固碳减排潜力产生影响,围填海、滨海开发、海堤建设等人类活动也导致海滨生态系统破坏和损失严重影响着其固碳减排潜力。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还缺乏科学和数据基础,缺乏广泛合作,从而使得如何管理,谁来管辖成为重要挑战。

  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开发和保护也容易受社会和经济因素影响。虽然蓝碳被公认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却只有不到20%的国家把蓝碳纳入国家自主减排承诺(NDC)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为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海滨生态问题提供了机会。从全球碳市场获得的经验表明,部门和企业倾向投资与核心业务相关且具有环境保护、扶贫、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效益的项目。因此,开发蓝碳碳汇项目,并将其作为自愿碳抵消项目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为“排量大,减排难”的行业提供更多的碳中和途径,如旅游、航空、石油和天然气及航运等,还可以获得多重的生态环境效益。

  国际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NGO)在未来需要密切合作,加强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的保护措施,防止人类活动对海滨生态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增加海洋保护区的规模和效力,解决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如过度开发、污染、水循环的变化)。各国政府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服务付费(PES),碳市场等机制激励地方社区对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