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发要闻

中国长江流域火历史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02-12来源:《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东海陆架钻探岩芯提取出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7千年以来长江流域的火历史,发现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与气候、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长江流域、东海区域概况及研究站位图

  (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人员基于黑碳含量重建了7千年以来长江流域高分辨率火历史。

   

  黑碳颗粒小、密度低、化学稳定性高,可被河流或风长距离搬运,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高山和极地冰雪中,因而沉积黑碳是区域古火历史重建的极佳材料。

  

  

  

  7千年来千年尺度火-气候-植被-人类活动关系

  (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结果显示,7千年-3千年之间,火与温度、降水在千年和百年尺度均呈密切正相关,表现为暖湿期火活动更多,表明气候对区域火的主控地位。

   

  

  

  7千年来百年时间尺度火-气候-人类活动关系

  (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但是,在过去的3千年以来,火与气候的关系在多种时间尺度均发生重要转变,意味着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火活动的影响超过了自然因素。

   

  

  

  三千年前后火-气候关系发生转变

  (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在过去的3千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强,使流域森林覆盖率降低而限制了火的发生。所识别出的短期火活跃期均与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南迁及农耕技术进步有关。

   

  该研究不仅表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火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固有关系,而且揭示出火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在不同时间尺度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