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年会 > 2000 > 年会新闻

秘书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0-10-31来源:国合会

  秘书处工作报告

  张坤民

  20001031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与工作组长,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请允许我代表秘书处,就一年来有关《国合会二届三次会议给中国政府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采纳与实施、委员与工作组长的调整、各工作组的主要进展、秘书处工作以及委员会的财政情况作一个简要报告。

  一、各部门对二届三次会议《建议》的研究采纳情况

  截止1013日,秘书处收到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外经贸部、国家环保总局、林业局、科学院、气象局、煤炭局、石化局、轻工局、建材局、有色金属局、海洋局、电力公司和上海市等20个省部级政府部门关于研究采纳国合会《建议》情况的复函。他们认为,《建议》对制定“十五”计划很有参考价值。他们在编制本部门“十五”计划时,普遍注意吸收了《建议》的主要精神,并对照《建议》,逐条总结了本部门的落实情况,有的复函长达8页,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反映各部门的落实情况,秘书处对各部门的复函分类进行了整理,作为本报告的附件一,请参阅。

  二、副主席、委员和专家工作组长的调整情况

  首先,我们欢迎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新署长古德先生接任委员会的副主席,同时,拉贝尔女士将继续留任委员。一年来,其他委员有如下变动:张志刚先生、路明先生、高强先生、贾拉尔先生、李进先生、博泽力先生、拉夫尔先生不再担任委员;新增补王万宾先生、张宝文先生、朱志刚先生、渡边绘美女士、郑振胜先生、特普费尔先生担任委员。

  另外,今年7月新组建了“西部开发中的林草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沈国舫先生和乌玛·莉莉女士分别担任中外方组长。

  上述新增补的委员或工作组长的简历已经印发给各位,今天也已在会议上通过。我们热烈欢迎新任的副主席、委员和工作组长,同时也深深感谢离任的副主席、委员和工作组长,他们对委员会所作出的宝贵贡献,我们将铭记在心。

  三、各专家工作组的情况

  今年,秘书处更加积极地参加了各工作组的活动,并在可能条件下,设法为工作组排忧解难。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秘书处还曾召开过工作组联络员会议。会上强调,要加强各组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在选择示范项目时,应尽量争取同各国援华项目或双边合作项目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推动政策示范和项目示范。

  各工作组按照预定的工作计划,努力开展政策研究,并推进示范项目的落实,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以下是一些例子。

  污染控制组《关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政策和项目示范研究》的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同时,该组的中外专家对广州、重庆、淄博、苏州4个城市的环境现状评价发展趋势以及污染控制对策进行了案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了《中国综合环境评价和预测指南》,发往中国47个重点城市的环保局,供参考应用并继续征求意见。

  清洁生产组继续积极推动示范省、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作为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第一个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已正式生效。《清洁生产示范市指标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正在完善之中。

  环境与交通组提出的《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建议书》,已由建设部城建司、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联合转发给全国36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建设部门与环保部门;深圳、大连、昆明和青岛4个城市已参照该《建议书》提出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

  环境经济组在研究中国环境税费改革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与缓贫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在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公平有效地解决环境与贫困问题,并根据环境损害及补救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衡量与调整。这对西部地区将很有参考指导意义。

  能源组在一年内两次参与召开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设计与实施》国际研讨会,并在典型地区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探讨其政策设计与实施问题,以推进实现同配额比例相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各地区(各电网)之间的交易。前几天,能源组还召开了《分布式供电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问题》国际研讨会。

  贸易与环境组重点关注中国加入WTO及相关问题,举办了《中国加入WTO:贸易与环境问题》国际培训研讨班,提出了:中国在加入WTO之后,要注意把打着环保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同保护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合理环境要求区分开来。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十分重要。

  生物多样性组结合西部开发,召开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对现状及保护工作做出了评估。该组继续开展高山草原示范项目。该组同当地青藏高原环长江源生态经济促进会合作进行的青海南部索加镇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索加镇已经设立了环保局,为4个环保站配备了人员与装备,建立了4个自然保护区、3个禁猎区、1个示范区和1个草原(沙漠)研究区。还尝试建立一个新网站,以便交流信息。

  林草课题组是根据朱基总理的讲话精神和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副行长约翰森及其他委员与工作组长的建议、在世界银行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资助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得到了国内外多方面的支持。该组的第一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对中国林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和现行政策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未来两年的工作计划。大家听到的林草组的报告已经反映了他们这一阶段来的主要工作内容。我们期盼在明年看到他们更有说服力的报告。

  四、国合会项目自我评估报告已经完成

  在二届二次会议之后,应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要求,准备进行国合会项目的自我评估。去年9月,评估工作启动。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秘书处聘请了中外专家具体进行评估工作。他们拟订了评估框架,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向委员会内部和社会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按照预定的计划安排,完成了评估报告。这次评估工作首次请各方面的人士对国合会8年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收集到了反映国合会对中国政策制订与公众意识影响的实例以及多层面的社会人士对国合会的看法与建议。从评估报告及其丰富的附录可以看到:大家认为国合会是一个独特的机构,很有活力。大家充分肯定了国合会对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也希望第三届国合会要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应该说,评估报告客观地反映出了这些事实与多方面的看法。这次评估工作也为继续搞好第三届国合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秘书处充分注意到了评估过程中大家对国合会工作中的不足所提的批评与建议,诚恳接受并随即改进。例如,要为每次的国合会年会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要重视和加强对国合会《建议》的落实与信息反馈;要组织专门班子做好《建议》的准备工作;要改善为委员、工作组的服务工作;要及时更新国合会的数据库和网站等。对此,我们这一年来一直在努力工作,力求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同时,我们对搞好第三届国合会也充满信心。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

  五、秘书处的工作

  在主席团的领导下,秘书处今年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完成了一些新增的任务。除了刚才说的评估报告以外,主要工作包括:

  1尽力使委员会的《建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部秘书处把落实二届三次会议《建议》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时间,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转送了《建议》,重点是国合会委员所在的14个部门和其他的10个部门。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秘书处再次发函给有关部门,请他们提交研究采纳《建议》情况的书面材料。20省部级政府部门正式给了我们复函,这个情况大大好于往年。秘书处重视并加强对国合会建议的落实与信息反馈,看来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它也进一步表明,委员会有其独特的作用,委员会的《建议》在中国的一些主要的经济部门和资源管理部门已经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与实施。

  2组建了新的课题组(西部开发中林草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

  中国政府于1998年作出了全面禁止采伐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今年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朱基总理在两次会见国合会委员时的讲话中,也一再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要落实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注意发现和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对于作为高级咨询机构的国合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工作组迅速作出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可持续农业工作组、环境经济工作组等。同时,主席团决定,立即组建为期两年的西部开发中林草问题课题组。为此,秘书处集中精力,加紧工作。在世界银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和有关各方的支持下,历时2个多月,完成了新课题组的组建工作。

  3做好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

  除日常的会议筹备工作外,秘书处着重做了3件事:一是为配合国家决定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决策,更好地发挥国合会的高级咨询机构的作用,确定今年会议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与西部大开发”。二是围绕会议主题邀请有关部门在会上介绍各部门所主管的领域在西部开发中将要采取的措施和基本设想;邀请西部有关省、区在会上介绍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情况以及对西部开发的主要构想。三是认真做好委员会《建议》的起草准备工作,这是会议的重头戏。秘书处先是致函中外方委员和工作组长,请他们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予优先考虑的问题,或者结合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具体建议。9位中外方委员和计划课题组、生物组、农业组提交了书面建议。同时,秘书处也请各工作组提交了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浓缩了中外方委员与各工作组的智慧和研究成果,本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形成本次会议的《建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秘书处以这些建议为基础,起草了《建议》的征求意见稿,分送给各位委员和工作组长征求意见,12位中外方委员和工作组长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共40条。秘书处根据返回的意见对《建议》(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建议》讨论稿,提交会议审议。

  4发挥秘书处的桥梁作用

  秘书处积极做好内外沟通与联络工作。一方面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始终同加拿大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讨论工作、互通情况。在组建林草课题组、筹备国合会二届四次会议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加拿大办公室的意见。双方还进行了互访,专门研究讨论《国合会项目自我评估报告》以及酝酿继续搞第三届国合会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就更换委员、组建新的课题组、确定会议主题与议程等重大问题,及时向主席团请示报告;同时,为中外方委员、各工作组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和协调支持。

  5协助召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

  今年5月,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合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商务委员会、中国经济规划与环境保护项目4个单位联合主办、欧盟环境理事会、挪威政府、日本环境厅协办、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承办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30位中外人士参加了会议。主要研讨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同环保产业相关的国际活动与经验、企业在发展环保产业中的作用与经验、环保产业投资融资机制、环保产业市场管理与认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机遇等问题。25位外方代表和14位中方代表在会上作了讲演。会上的讨论十分活跃,3天会议,座无虚席。最后,会议形成了《给中国政府的建议—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要点》。这次会议的书面材料已经印发给大家。

  6筹建国合会数据库及更新网站工作取得进展

  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少委员和工作组长都希望国合会信息传递能采用先进快捷的技术。为此,秘书处专门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协助开发国合会数据库。经过技术人员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国合会网站更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合会的基本历史资料、8年来积累的重要文献、300多页的评估报告及其附录和当前的最新信息等,都可以在新的网站上查询并下载;委员会每位委员和工作组成员都有个人的电子邮箱,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还可以在工作组和秘书处的掌握下,在网上公布信息和开展讨论。目前,这个网站还需要继续完善,一些后续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欢迎各位委员、工作组长和各界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加以改进。

  六、委员会的财政情况

  秘书处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与渠道,同各方面进行接触,力图为委员会和工作组争取更多的资金。到目前为止,德国GTZ公司已表示,可以继续向国合会交通组提供资金支持;美国能源基金会有意支持中美SO2排放权交易项目;欧盟很关注国合会的工作,有提供资金支持的意向;荷兰政府重申了对中国环保工作和国合会的支持,并愿意支持一个新的工作组——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瑞典愿意支持环京、津圈生态保护的研究与示范;世界银行已同意为新成立的林草课题组筹款,加拿大CIDA已拨出2.5万美元作为该组的启动资金。2000年国合会的总收入为299万美元,其中,72%用于工作组(课题组)。具体的财务报告已由秘书处加拿大办公室完成,请参阅本报告的附件二。

  

  附件一:

  

  中国政府有关各部门研究采纳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建议》的情况汇总

  

  1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国家计委在组织编制全国“十五”计划的过程中,全面考虑了国合会所提出的12个方面的建议,并将在国家“十五”计划和各个专项规划中分别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

  科技部正在抓紧建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九五”期间已提出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工作。拟协同国家计委尽快启动修改和完善《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的工作。

  国土资源部重视生态环境,编制了《全国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决定组织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调研。

  建设部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编制“十五”计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项目和政策措施。

  水利部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把水利发展规划建立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在重视防洪除涝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

  农业部在编制“十五”计划时,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了行业专门规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了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并重视农村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作用。

  外经贸部充分考虑并采纳了国合会所提的建议,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同加强环境保护与增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项重大原则与要求,贯穿于正在制定的“十五”计划中。

  国家环保总局着手编制“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十五”期间,以长江、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工程、首都生态圈生态治理工程、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自然资源保护工程等十大工程的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展开。

  国家林业局在编制“十五”计划时,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目标是按照现代林业理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重点是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中科院制定了《西部行动计划纲要》,目前已落实资金2.5亿元,分别用于西部研究所的能力建设、退化生态环境恢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生态环境演变机理研究和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以及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

  中国气象局在编制“十五”计划时,把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作为指针,以提高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的研究,为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时考虑温室效应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煤炭工业局在编制“十五”计划时,将煤炭资源开发作为环境资源开发的一部分,优先考虑环境保护。不仅注重解决煤炭生产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而且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等内容全面地纳入规划。在“十五”期间,要建立衡量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对煤炭工业的发展开展环境战略评价。

  国家轻工局在编制“十五”计划与各轻工重点行业规划及专项规划中都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十五”期间,轻工行业的污染严重局面力争得到基本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5%2005年完成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氟氯碳(CFCs)的替代。

  国家建材局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宗旨,注重本行业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160个城市禁止生产与使用实心粘土砖。注意控制生产总量,淘汰落后工艺,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将停产或淘汰。

  国家有色金属局在编制“十五”计划时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编制计划的基本原则,把“推进发展观念的转变,提高综合决策的水平”作为实施计划的重要对策。

  国家电力公司单独编制了国家电力公司“十五”环保计划及2015年规划,加强节能与环保,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关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国家经贸委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把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作为节能的重点,把选煤、硫化床锅炉、烟气脱硫等洁净煤示范项目安排在利用第四批国债技术改造项目中实施;着手制定《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法规和标准,发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将工业节水、燃料油的节约与替代作为资源节约的重点;发布了《关于加快风力发电的若干意见》和《2000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世界银行支持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科技部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立项支持有关生物型煤、膜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研究开发,在“十五”科技计划中将进一步研究开发膜技术。

  国土资源部大力加强地热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编制完成了《全国地热资源规划》,部署开展北京地区和宁夏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以及宁夏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

  农业部确定高品位优质燃料和电能作为“十五”期间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庭院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十五”期间将规模化地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国家煤炭工业局采取措施促进将输煤转变成输电,加大煤气层开发,加大煤炭洗选加工的比例,大力发展水煤浆、工业型煤,建设煤炭液化示范项目。

  国家石油化工局在“十五”期间,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预计2005年天然气产量比2000年增加一倍左右。同时,大力加强新疆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青海涩北经西宁到武汉的工程、重庆到武汉的工程、东海气田到上海、宁波的工程和南海东方气田到东方市的工程等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下游用户的开发,重点是发电、化工和城市民用等领域。认真开展引进国外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

  国家轻工局对制浆造纸、食品、日用化工、塑料、家电、皮革和日用硅酸盐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带有具体指标的环境治理要求,鼓励制浆造纸、日用硅酸盐、照明电器、自行车等行业的节能降耗,鼓励轻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

  国家建材局推进煤改天然气,用液化石油气、煤气生产平板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产品,实现洁净化生产,并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降低能耗。编制能源结构调整规划。积极开发新能源所需的配套技术、材料和产品,已开始规模生产用于风力发电的大型玻璃钢叶片。

  国家电力公司“十五”期间将启动液化天然气项目,增加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比重,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逐步提高生物质能商品化的比例;努力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积极发展水电,“十五”期间,水电的比重达到25%2015年左右力争提高到30%;重点建设四川、大连、江苏和山东等洁净煤发电试点项目;采取坚决措施,到2003年,基本关停规模效益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50MW及以下的纯凝汽式小火电机组近30,000MW。到2005年,将其全部关停;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0MW及以上机组的比重510个百分点。

  上海市将逐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控制市内燃煤电厂,增加市外来电;扩大天然气的来源和使用覆盖面,在扩大东海天然气开发的同时,加快“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建设风力发电示范场和中型沼气工程。

  3关于发展可持续农业

  国土资源部明确规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禁止在大于25度以上的坡地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根据条件与可能,对影响生态、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1999年,生态退耕用地为591万亩。

  农业部强调对土地、森林、草地、水资源的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搞好农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分工协作、逐级指导、信息共享的新一代的“农业气象与综合经济信息网”,为农村及时提供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

  上海市在“十五”期间,将实施“增绿造绿工程”,增加绿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对畜禽粪便污水实行综合治理,优化养殖结构,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行梯度转移。进一步整治农村的水环境和农村河道。

  4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科技部将在“十五”期间,进一步研究确定可操作的、用以衡量全国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指标,使其能够纳入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在“十五”期间,将结合电力行业改革,推动把脱硫费用纳入电价中;同时推动逐步取消对农药、农用水、能源等的不合理补贴;建立和完善以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税费政策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开征生态环境补偿税。

  国家林业局将依据《森林法》尽快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专门用于公益林业的建设。新辟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事业费和国家预算内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拨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保障生态脆弱地区的需要。

  国家建材局在审查“十五”发展项目时,将严格审定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优先支持和发展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产品的项目;对认定的利用水泥窑废热发电的企业给予享受国家关于综合利用电厂的优惠政策;对认定的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给予减免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对不属于淘汰的常规小火电厂在并网、上网方面给予优惠。

  上海市引进了资源价格的计算方法,开始征收污水排水费。将逐步提高电、煤气、自来水、排水等的价格,近期将开征二氧化硫排污费。“十五”期间,还将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完成超标排污收费向排污总量收费的过渡。

  5重视贸易与环境的关联

  外经贸部在“十五”期间将研究制定同环境相关的进出口管理制度,限制或禁止影响我国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产品的进出口;调整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根据WTO有关规则并结合国情,研究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外商向环保项目和环保产业进行投资和技术转让,限制或禁止对我国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到国外进行投资和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ISO14000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为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减少各种环境壁垒和技术壁垒。

  国家环保总局继续深入研究环境与贸易问题,对环保市场的开放与保护提出具体政策。

  国家煤炭局在“十五”期间将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绿色产品、生态标志等的认证工作,以消除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煤炭出口中的环境壁垒。

  6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

  国家经贸委加大了技术改造中的环保资金投入,在利用国债支持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和其他计划中安排了大批环保项目,提高了污染防治能力。在已经安排的第一、第二、第三批利用国债技改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中,共安排节能、环保项目57个,总投资151.73亿元,专项贷款92.59亿元。在2000年组织的第四批利用国债技改项目中,安排节能、环保示范项目10个。

  外经贸部积极吸引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无偿援助,加大对国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力度。

  国家环保总局继续推动增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资,具体测算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家林业局在“十五”期间,将着重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的投入,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骨架,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

  国家煤炭局将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展同环保有关的投资、融资工作。

  国家有色金属局对贵州铝厂、平果铝业公司、金陵公司冶炼厂和1999年列入国债支持的技改项目的调查表明:上述企业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8%8.4%9.3%10%左右,环保  投资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

  国家电力公司近几年来每年投入10多亿资金进行环保达标治理,保证了电厂烟尘和废水的基本达标排放。

  上海市在“十五”期间,环保投资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要求新、扩、改建工程的治理污染所需资金按照基建项目总投资的6%投入;在更新改造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污染治理;建立环保专项补助资金;将征收的各类排污费作为治理污染专项基金;企业自筹资金;争取国际双边与多边合作资金;地方财政支持重大污染治理项目等。

  7强化环境法制与公众参与

  国家经贸委抓紧《清洁生产法》的起草工作。已完成了该法草案的第三稿,正在征求意见;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节能宣传周”等方式,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

  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在矿产资源开采及管理过程中对环保的要求。在《关于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中,专门设置了环境保护部分,提出了明确的环保要求。着手组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时,强调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供应。在2000年纪念“世界地球日”期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举办了10期尾矿治理与利用培训班,近千人参加了培训。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召开了矿山环境保护现场交流与表彰会。

  农业部重视健全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系,重点完善了农业、草原、渔业、基本农田、生物多样性、无公害农产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

  国家环保总局继续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法》等法律的立法步伐,及时协助修订现行法律,制定实施细则。制定与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条例》。逐步在一些部门和地区试行资源环境核算制度。开展全民环境教育,推行绿色消费方式,全面普及中小学的环境教育。

  上海市把制定《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以及《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地方环境标准纳入计划;对在职的处级以上干部和大、中型企业及环保重点企业的领导人进行环保知识轮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开展创建“环境特色学校”的活动。

  国家海洋局建议重视重点海域的环境立法工作,重视在近岸重要海湾、河口区域建立管理机构和专门的执法队伍。

  8加强生态保护

  国土资源部将实施地质生态环境调查,查明我国重要地区和大江大河地区的地质生态背景,尤其要对长江、黄河源头等生态问题严重地区进行重点部署。

  水利部强调,西部开发应重视建立符合西部特点的生态保护屏障。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开发水资源,发展绿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将加快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十五”期间,全国拟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重点治理10万和6万平方公里;加快京津风沙区的治理;在农牧交错带重点风沙草原区,建设一批水土保持和绿洲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与北京市共同编制了《21世纪初期(2000年~2010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已报送国务院审批。

  农业部提出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在巩固和提高现有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三北”风沙干旱区、黄土高原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名优特农产品主要产区和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农业类自然保护区和农作物野生生物近源种保护区(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农产品有害物质的监测。

  中科院已经同陕西、内蒙、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签订了关于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并开始实施。

  国家林业局将重点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十五”期间,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的天然林采伐,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管护;大力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的木材产量,加速向利用人工林转变;在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十五”期间,重点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建立中央、省级和地市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行政管理的网络,在全国300个重点县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1000个县有专门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管理人员,建立5000个乡镇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林业站)。新建1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中国气象局提出针对西部地区干旱缺水日益加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严峻局面,合理开发利用空中的云水资源,建设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组织开展覆盖西部地区、跨季节的人工增雨(雪)作业,以增加全年降水量。

  国家海洋局建议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内容中,应重视增加对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具体描述。

  上海市将结合城市型地区的特点,加快绿化建设,建设10片人工绿地,提高郊区县森林覆盖率;保护沿海滩涂和耕地资源。有序地开发滩涂,继续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

  9推行清洁生产

  国家经贸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紧研究制定清洁生产政策,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作为各级经贸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与审批清洁生产项目的依据;继续实施清洁生产计划,已经选择了10个城市、5个行业作为试点。抓紧制定《全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引导环保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会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规定了相关的鼓励支持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拟建立生态环保技术开发风险基金,重点支持生态和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扶持一批重大环保设备的国有化。

  国家煤炭局将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国家轻工局积极引导轻工系统重点污染行业逐步实现清洁生产,使重点能耗产品单位能耗降低5%10%,节能率达5%。到目前为止,利用国债造纸技改项目已减少废水排放1亿多立方米,削减COD负荷5万多吨,并将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国家建材局大力推广水泥窑粉尘治理的新技术、新装备;在煤炭行业推广全煤矸石生产烧结空心砖技术装备,在电力行业推广高掺量粉煤灰生产烧结空心砖技术,鼓励企业自愿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国家有色金属局把重视环保科技创新。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采取措施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排放。

  10加强城市规划,重视解决交通问题

  上海市编制完成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新的城市总体布局体现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中心城市与郊区“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将有利于推进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在公共交通方面,将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十五”期间,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线路为辅助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建设上海段、沪青平等高速公路工程,初步形成市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十五”期间,在公交车、出租车上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研究并推广三元催化装置、黑烟处理装置及燃油添加剂在公交车上的应用,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11发展环境科技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将进一步研究清洁煤技术,开发适合未来的创新技术;组织开发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装备和环境状况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污染控制基础性研究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与装备。

  中国气象局拟加强与大气环境有关的科技研究开发,注重城市环境气象机理的研究;“十五”期间,将进一步改善全球大气本底基础观象台和区域大气本底站,建立中国上空臭氧变化监测窗口,更新酸雨观测仪器设备,完善全国气象部门的酸雨监测站网。在西部地区建设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网,在东部及主要江河流域建成中尺度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在人烟稀少地区布设自动气象站,在北方建设土壤水分监测站,建设雷电监测网。

  国家建材局正在争取实施减少CO2排放的项目,例如,水泥低温废热回收发电技术、玻璃窑高氧燃烧技术、湿法水泥窑改造技术等。进一步研究开发电厂脱硫石膏在建材产品中的应用、利用水泥窑高温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治理“白色污染”、利用生活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相关技术。

  国家有色金属局正在研究开发同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无害或低害工业生产技术、有害废物处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资源替代技术。

  国家电力公司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化,特别是脱硫产业化工作,已经引进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湿法脱硫技术,推动脱硫国产化。

  上海市积极开展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并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技术改造、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探索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将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实施《清洁能源行动》,争取创建国家示范城市;将逐步做到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气与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指标、布点、频率及资源配置,建设和完善自动、手动相结合和常规、特殊、生态因子兼顾的监测网络。

  12完善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

  国务院批准将原“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名称更改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并重新确认各部门参加领导小组的成员。该组仍是一个部际议事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研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向国务院提出相关建议;组织、协调及推动各部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导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开展分析研究,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国家环保总局协同官员政绩考核部门制定了环保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的首长责任制。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正积极推动企业自愿采用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已有417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的认证,其中7家是区域性的,包括苏州新区。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