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年会 > 2001 > 年会新闻

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记录

发布时间:2001-10-15来源:国合会

  目    录 

  一、前言                               

  二、议程                               

  1.通过新委员和工作组组长                      

  2.通过议程                               

  3.开幕式                                 

  4.国际组织和主要部委的报告                        

  5.工作组协调会议报告                          

  6.会议一般性辩论                             

  7.秘书处工作和财务报告                           

  8.工作组和课题组报告                           

  (1)林草组                                

  (2)能源战略与技术                         

  (3)可持续农业                           

  (4)污染控制                             

  (5)清洁生产                            

  (6)生物多样性                          

  (7)贸易与环境                           

  (8)环境经济                            

  (9)企业发展与环境                         

  (10)交通                              

  9.讨论并通过建议                            

  10.关于第三届国合会的一般性辩论                    

  11.闭幕式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会见代表                     


   

  缩    略    语 

   

  ADB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PEC    亚太经济会议(Asia Pacific Economic Conference) 

  CAS    中国科学院(China Aacademy of Sciences) 

  CASS    中国社科院(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DM    清洁发展机制(Cleaner Development Mechanism) 

  CIDA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CP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EIA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PB    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EU     欧盟(European Union) 

  FYP    五年计划(Five-Year Plan) 

  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EF    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MO    转基因活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N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 ional Production) 

  GOC    中国政府(Government of China) 

  IPM    综合虫害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T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UCN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LDC    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y) 

  MAI    多边投资协议(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MOA    农业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MOFTEC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OST    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PC     全国人大(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R&D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DPC    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Stat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Commission) 

  SEA    战略环评(Strategic Environment Assessment) 

  SEP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TC    国家经贸委(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SMC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OE    国有企业(State Owned Enterprise) 

  TVE    乡镇企业(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 

  UK     英国(United Kingdom) 

  UNDP    联合国开发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EP    联合国环境署(United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gram) 

  WBC    世界商业委员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WDS    西部开发战略(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WG     工作组(Working Group) 

  WSSD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TO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一、前言

  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是中国政府于1991年4月批准成立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 

  2.国合会是一个高层顾问机构,向中国政府提出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综合政策建议。迄今为止,第一届和第二届国合会均召开过5次年会。第三届国合会已经获得批准,因此国合会将于2002年秋天再次召开会议。国合会协助开发将环境与发展结合、协调的方法,鼓励中国与其它国家开展系统的合作。国合会还通过示范项目示范其建议。 

  3.国合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有着政府的广泛参与。目前,国合会由21位中方委员和30位国际委员组成,均是基于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选出的。 

  4.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邀请,国合会委员出席了二届5次会议。 

  5.会议主办机构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部际协调以及支持国合会的活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一个秘书处维持并发展国内外的联络,并确保中国内部对国合会提出建议的后续活动,以及负责国合会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秘书处得到由杜蔼礼教授负责的加拿大办公室支持,加拿大办公室位于温哥华的西蒙大学,并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给予资助。 

  6.二届国合会5次会议的总结记录是由露西·麦克内尔女士在会议期间的详细记录基础上为加拿大办公室准备的。本总结记录代表了加拿大办公室对讨论的理解,并非是与会代表的观点。为确保坦率和直接的交流,本会议总结记录应反映讨论的整体情况,而不必照顾到单个发言人。 

  二、议程

  事项一:通过新委员和工作组组长

  7.会议以鼓掌方式通过了一批新的中外方委员和工作组组长。会议宣布2001年4月成立了企业发展与环境课题组。 

  事项二:通过议程

  8.在温家宝主席的主持下,会议通过了二届5次会议的议程。 

  事项三:开幕式

  9.在温家宝主席的主持下,以下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温家宝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署长兰·古德副主席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副主席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国合会委员约瑟夫·艾肯伯格 

  10.在上述致辞中,提出了下列要点: 

  ①在20世纪过去的5年中,中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②中国政府决定继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道路。③在十五计划期间,确定了减轻生态恶化、植树造林、控制污染的目标以及其它目标。④二届国合会即将结束,应该对获得的教训加以总结。⑤中国已经批准成立三届国合会,期望其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11.到会议结束时,国合会需要对工作组和课题组的报告进行审议,同意提交给中国政府的建议,并就三届国合会进行讨论。在二届结束之际,国合会还有必要对其成果加以总结。国合会研究了广泛的复杂问题。国合会的自我评估报告表明中国的决策者采纳了国合会的建议——这是对已经开展的工作的认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增长;环境问题在地域上通常具有国际性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以解决。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要有相互间的谅解,国合会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 

  12.国合会成立已有10年,目睹了中国在日益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经历的主要经济增长和机构改革。目前,中国重视污染控制和保护,已从“末端治理”和点源污染控制措施转向更为全面的方式,包括清洁生产、工业结构调整、区域和流域环境规划。中国更多地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管理手段来保护环境。新的环保产业正在形成,以便为保护、预防、治理和恢复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变化中有不少都反映出国合会在过去的贡献。 

  13.国合会委员们一致认为中国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与其它地方一样,要在中国规划出一条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健康的道路非常困难,也十分迫切。但是,过去20年中获得的教训给决策者们提供了更好的思考、知识、工具和政策手段。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以环境为代价获取的,从而给后代造成了负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剧了现有的挑战,但是,也将给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经做出郑重承诺要解决环境问题。实现更为完善的环境管理是十五期间的一个主要目标。中国目前也在努力发展与全球环境基金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基于市场的手段。 

  14.在三届期间,国合会应充分利用其与决策者的联系,探讨科学知识与形成公共政策之间更为系统的切入点。还应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便与其它多边和双边捐助国联系,支持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事项四:国际组织和主要部委的报告

  15.在兰·古德副主席主持之后,由温家宝主席主持听取下列报告: 

  沙夫卡特·卡卡海尔,联合国环境署执行副主任 

  克尔斯丁·莱特娜,联合国规划署驻华代表 

  高广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司长 

  易小准,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 

  汪光焘,北京市副市长 

  陈宜瑜,中国科学院 

  16.报告强调了下列主要事务: 

  17.目前正在筹备明年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全球环境在各主要地区正在恶化:气候变化、淡水耗竭、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树林减少、化学品扩散以及其它问题。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付出努力以便给人们带来更多益处。贫困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应寻求政策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受2001年的9·11事件影响的经济衰退给全世界带来了额外挑战。 

  18.国合会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并在其它国家加以推广。国合会的自我评估报告中的结论应予以强调:国合会是一条多面性的渠道;国合会对中国的需求做出回应;国合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探讨新的途径的论坛;中国正在日益强化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联系。联合国规划署可以追踪到国合会的吉林省生物质能项目,风力资源特许经营研究以及公共汽车燃料电池的示范项目。国合会未来面临的挑战是要考虑贫困与环境退化的联系,以及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19.2001年3月15日批准了十五计划,其中的环境要点包括: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工业节能和污染预防、节水以及流域间水的调度、西部开发战略、改善城市环境、采用环境技术、为环境项目吸引外资。对人口、树林覆盖率、排污总量和节约资源均确定了具体目标。中国政府将遵循计划生育、可持续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养护与恢复的政策,计划在重点“生态建设”地区进行重点投资,与提高中国政府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关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将得到强化。 

  20.中国将于11月份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4次部长级会议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将降低关税、排除贸易壁垒,提高进出中国的贸易和投资量。目前,中国正在修改法律、法规,以便适应世贸规则。中国承诺遵守世贸规则。尽管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在减缓,加入世贸象征着给中国带来的一个重要机遇。 

  21.北京已经在推动“绿色”奥运概念,以便将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目标与改善城市居民的城市环境需求相结合。改善环境包括修建道路、污水与废物处理、通过土地规划与遗产保护绿化市容。市政府正在设计生态环境计划,作为其奥运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水与空气污染预防、控制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发展卫星城市、推动清洁生产。环境将日益纳入各个地区的政府决策过程。 

  22.建议三届国合会成立一个新的课题组。该课题组将集中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肥料的推广和过度使用使得农业正在日益成为污染源。有必要更好地对这一面源污染、环境影响和控制政策加以研究。 

  23.在报告结束时,解振华副主席感谢国合会委员和工作组组长在二届国合会期间为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的贡献。委员们和工作组组长获得了纪念证书,并集体合影。 

  事项五:工作组协调会议报告

  24.在兰·古德的主持下,阿瑟·汉森委员总结了10月12日举行的工作组长协调会议的情况。它的报告强调了下列内容: 

  25.工作组长们对三届国合会表示欢迎,并希望向国合会传递4条主要信息:国合会给中国提供极具价值和独特质量的工作;必须认识、维护和加强工作组的资产;工作组对中国领导人提出的需求开展了严谨的科学工作;有必要完善工作组的资金管理。 

  26.在过去的10年中,工作组取得了以下成果:工作组促进了不同部门采取综合行动、推动政府部委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工作组协助探索实现多方目的的道路;工作组研究了一些新问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和清洁发展机制;工作组为中国引入了新的分析技术方法。 

  27.工作组对中国很有价值,因为:世界一流的专家受聘为工作组成员;工作组的建议直接汇报给最高层决策者;地方的决策者参与了工作组的活动;引入了转型思维和行动。 

  28.在三届国合会期间,中国应充分利用最杰出的人才。工作组的形式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保持延续性,这对吸引最杰出的人才和建立高质量的工作关系至关重要;它可以均衡高度优先的政策需求,维持必要的自由度,以便探讨基本事务;它可以利用跨学科的专长。 

  29.在筹建三届国合会时,应考虑下列事务:“一刀切”的方式效果不佳——一些关键领域需要有长远的承诺,国合会应具备灵活性,以便对某些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各个领域应该在个案的基础上进行考虑;在示范项目和科学投入方面应该探讨多样化的方式。 

  30.工作组组长向国合会提出了下列关于三届的建议: 

  1)秘书处吸取主要的研究教训、全面综合地考虑工作、协调活动、沟通推广成果、支持工作组和课题组的能力应该予以加强。 

  2)国合会委员应该更多地参与工作组和课题组的工作。 

  3)国合会与高层领导的沟通形式应该完善、更具目标性。国合会及其成果的信息应该更广泛地推广。 

  4)工作组和课题组应有充足的资金,更为平等合理地分配、有效地支出;捐款国的支持不应左右工作的优先领域。 

  事项六:委员会一般性辩论

  31.委员会副主席兰·古德主持了委员们的一般性辩论。委员们表达了下列观点: 

  32.今年,委员会委员应甘肃省和兰州市邀请访问该地区,了解当地面临的挑战,目睹了西部开发战略行动,尤其是“生态建设”行动。接受访问邀请的三位委员听取了相关事务的介绍,参观了定西县的植树造林项目、沙漠研究所和兰州改善空气质量项目。委员们对甘肃省的盛情款待以及翔实的准备表示感谢。 

  33.委员会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未来进行讨论,对有待解决的事务以及最佳解决方式做出决定。以下是两项重要事务的例子: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国际贸易方面强化了的环境;中国不同部门对诸如交通这类重要领域负有共同的责任。应该向政府发出明确的信息,可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许难以承载转达这一信息。 

  34.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一条联系政府部门和地方老百姓的实用方法。为了推广生物质能,广西政府为农民提供了沼气池,但是该地区却没有足够的有机质来产气。于是城区居民与农民签署协议饲养生猪以便给沼气池提供有机质。在北京的郊区县,农民们迁入带有旅游设施的新村,这样给新迁入的农民提供了收入的来源。 

  35.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要给中国政府提供支持。最理想的是中国政府同意成立、支持该组织,听取该组织的建议并允许高层参与该组织。委员会必须继续以中国政府的优先领域为方针。因此,中国政府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工作组和课题组。也许,在以后的会议上,委员们可以一起开会,而不必邀请顾问和旁听者参加;这样,可以审议工作组的工作,并判断工作组的建议结构是否合理。 

  36.三届委员会的工作也许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委员会可以成立捐款国、捐助人理事会——由中方占多数成员,不具备执行权利-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工作。在这一理事会下属的委员会规模可以小点,具有执行权利,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会期时间缩短。这一小型委员会可以自行开会,确定优先事务,指定工作组或课题组,确定其研究时间和工作大纲。由小型的执行委员会或是强化的秘书处来进行准备会议,整理报告。报告应该简短,具政策导向。这些变化可以使委员会更为有效,可以恢复其本来的作用。 

  37.应该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事务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呼吁进行综合规划并采纳跨部门的工作方式,并在部委和行业之间建立横向联系。可以由一高层的政府机构来协调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并给予政策手段的支持,如税收和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机制的支持,如模型,也可以利用指标。 

  38.下一届委员会的两个主要成果是:提出解决近期事务的建议以及更具战略眼光的长远变化的建议。开发支持中国环境工作的财政机制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工作的资金需求将增加。重要的是中国在环境方面的预算支出也要增加,而且资金的投资效率应该尽量提高。有必要引进外资,建立推动这一工作的机制。日本在这一领域具备经验,准备通过成立一个课题组协助中国研究这一问题。 

  39.中国在环境方面的工作变化表明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更为综合的部门方法。因为具备更多的政策手段,所以现在拥有决策的基础。未来委员会的活动应该更为着眼于跨部门的事务,而不是部门内的事务。这些事务可以包括减少资源使用、气候变化、推动采纳综合方法的行政机制。委员会部分工作组研究出的情景代表了新的成果层次。在今后,环境执法对中国极其重要,分享不同的执法经验将会十分有效。 

  40.委员会应该做好自身的定位工作,而不应重复目前中国其它机构正在开展的工作。工作组的研究应该更多地纳入社会层面;民间的科学家和代表应该进入工作组。在区域的层次上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必要更多地予以强调。 

  41.工业化的国家都经历过空气和水质的恶化、交通问题和城市化的阶段。要解决这些共同的问题,城市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下届委员会可以研究这一领域。 

  42.中国正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麦克斯·普郎克研究所指出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长江流域50年一遇的洪水风险日益频繁。气候变化对中国具有极大的影响。在解决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一般性问题的同时,这类具体领域也是委员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3.代表们对三届委员会提出了四条可能采用的标准:优先研究的课题要具有现成的综合信息;委员会工作的关联性——工作应更多地以实际需求为基础,要有相关部委和省政府的参与;研究和分析要及时,以便适应中国政府的规划周期;要提出对使用者友善的建议,这样中国政府的决策者非常容易采纳。 

  44.对即将结束工作的工作组,建议其成员建立一个网络,这样科学家们可以继续交流观点。事实上,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三届委员会委员、工作组和课题组的工作效率。 

  45.中国的变化步骤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过去的成功表明了改革开放决定的正确性。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均给予委员会具体的承诺。各方对今后10年到20年中国前景的看法令人吃惊:对主要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对邻国的影响以及还将进行的最为艰难的经济改革。中国认识到在制定综合的政策,尤其是能源部门的政策方面存在困难;随着近期政府部门的大力精简,这一事务变得更为困难。部委和机构之间缺乏一致步调和协调。成立委员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大家召集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46.对今后会议的一条实用的建议是请秘书处提供一份完整的工作组长名单以及每人的专业领域,以便让委员们了解报告和建议中的专长。 

  47.三届委员会应该更好地利用外方委员的国际网络。而且,委员会的经验应该让更多的国家分享,以便使这些国家获益。这一经验应该加以介绍和推广,也许是在明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上。 

  48.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下一届委员会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机会:建设国家的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应该予以强调—建立起技术性人才结构-这将有助于中国跨越中层的解决方法而采取先进的解决方法。 

  49.尽管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恶化。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如西部开发战略将加速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在中国的一些区域,增长比环境更为重要。在三届委员会阶段,应该与省政府建立伙伴关系,这一点极其重要。公共意识和公共信息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工作组之间的重复性工作应该通过沟通加以避免。 

  事项七:秘书处工作和财务报告。

  50.在兰·古德副主席的主持下,委员会秘书长张坤民报告了二届四次会议以来秘书处的工作。在报告中,他介绍下列事项: 

  51.工作组的报告和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的建议已经提交给了相关部委,主要是提交给了主管经济和资源的部门;国务院下属的14个部门和7个省做出了反馈(见秘书处报告附件)。各方的反馈显示出委员会的建议符合这些机构的工作,也适应中国政府的优先领域。 

  52.工作组和课题组的活动是委员会的基础和实现国合会目标的有效途径。秘书处与工作组和课题组的沟通得到加强;秘书处与工作组和课题组人员间召开了两次联络会议。今年的报告包括了过去5年成就的总结。 

  53.一个新的企业发展和环境课题组已经成立了。这一课题组是应中企联的请求成立的在二届4次会议上,中企联的代表做了报告,介绍成立该课题组的必要性。主席团于2001年4月批准成立该课题组;中企联的张彦宁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比昂·史蒂森担任了课题组的组长。课题组的资金也得到保障。 

  54.秘书处为二届五次会议做了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总结第二届、办好第三届”。会议邀请了主旨发言人,准备并散发了委员会的建议草案;工作组在总结经验方面得到了秘书处的协助;出版了题为“国合会10年”的研究成果光盘。秘书处与温哥华加拿大办公室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对主席团的要求做出了反应。 

  55.委员会积累了10年的经验,在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联合国规划署正在支持总结委员会的经验,并在2002年的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予以介绍。 

  56.秘书处一直在为委员会、工作组和课题组寻求资金来源。荷兰政府将资助企业发展与环境课题组,挪威政府正在资助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为委员会提供了一笔多年、多用途的赠款。在2001年国合会的筹资达到380万美元,其中82%用于工作组和课题组。财务报告附在秘书处报告之后。 

  57.秘书处已经在为三届委员会奠定基础性工作,起草并散发了工作大纲,终稿已经提交给主席团批准;召开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捐款国会议,以确保资金来源。国务院不同部门提交了三届研究领域的建议,目前正在进行整理;起草了委员会课题组的组建程序;对三届国合会的形式和作用的讨论还在进行。 

  事项八:工作组和课题组报告

  58.兰·古德和解振华副主席主持了工作组和课题组的报告以及委员会的讨论。 

  林草课题组

  59.课题组组长乌玛·莉莉和沈国舫教授介绍了该组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点: 

  60.洪涝、干旱、生态恶化是导致中国采取行动保护其森林和草原以及成立本课题组的部分原因;中国政府为采取对应措施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投入。中国目前的行动非常独特,因为它综合了行政命令和包括了多种激励性手段的控制措施,并在各级政府、各个层面和各个部门开展工作。 

  61.本课题组力图探索中国和本地区其它地方现有的经验、政策和差距,为国务院提供独立的建议。在第一阶段,进行了挨家挨户的案例研究,同时借鉴了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和福特基金会(FF)开展的类似工作成果。第二阶段是进行政策分析,并对政策微调的长远效果进行分析。该课题组提出的建议是要提高那些以林草环境为生的老百姓的福利,保证其经济前景,并确保下游社区的需求得到满足。 

  62.总结了中国的实施经验。林业保护政策的第一部分是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这一为期两年的示范项目涉及334000公顷土地。通过政府的行政指令,退耕还林工作进展迅速;迁居的农民得到了粮食补贴、财政、种子的支持。因为连续的干旱和高额补贴(多于农民以往的收成),这一项目进展顺利。但是,课题组的研究对于项目的环境效益并非是结论性的。各家各户的收入效益并未物化,土地和树木的所有权问题还未确定。而且,在补贴取消之后约5年的时间里,该项目会带来什么样的长远效果也不清楚。就该项目还应与农民进行更多的沟通。关于产权和财政投入的时间性还应明确。 

  63.政策的第二部分是禁伐。农户对此的反应依人们是否居住在木材资源丰富还是匮乏的地区而不同。在木材匮乏的地区,财政补贴受到欢迎,因为人们没有砍伐大量的木材;而在木材丰富的地区,该项目并不受欢迎,因为这意味着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各家各户失去了收入来源,对失学率和社会矛盾会带来影响。禁伐对周边的木材出口国也有影响-事实上,中国可能会将森林退化转到其它国家。因此,需要采取更为均衡的策略,即在林业资源丰富和匮乏的地区实施不同的规划;应该采取跨部门的策略;有必要对禁伐进行监督以及对本项目进行评价。 

  64.所提出的建议是建立在案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关键是要推动农民的参与,并与农户进行磋商,以便保证这些项目更有针对性。技术上的事务与局限性应该得到解决。在课题组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解决去年发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并确定退耕还林的成本和效益上,尤其是生态效益。其它问题包括法律和产权、财政政策、经济激励手段、贸易影响等。 

  讨论

  65.本课题组预示着向委员会建议一种新的模式,涉及到快速提交报告、有固定资金、明确的目标和高度优先的主题。取得的优质成果令人鼓舞;因为具有丰富以及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报告非常优秀。但是,有必要继续开展研究,以便探讨中国森林保护规划的长远效果。有必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战略,并与决策联系起来。本项目还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成功指标,这些指标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还应该更多地强调要将经济分析纳入到项目中来,也许可以与经济工作组相结合。 

  66.中国的禁伐对国际社会也有影响,这是一个难题。如果中国希望拥有对环境友善的国家形象,则应考虑这一点。委员会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其课题组可以帮助中国寻求其它对策。 

  能源战略与技术

  67.能源战略和技术工作组组长托马斯·约翰森教授和倪维斗教授强调了本课题组报告中的下列成果: 

  68.在中国五年计划和21世纪议程的基础上审议了过去10年的工作,对支持可持续发展或有潜力的技术进行了评估。对策包括了能源效率、能源供应方案、煤炭及其衍生物、天然气、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对这些方案均进行了探讨,过去几年已将这些成果报告给了中国政府,中国政府采纳了许多方案。 

  69.去年,该工作组开始采用马卡尔模型研究替代能源情景;项目考虑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化等;模型还考虑了诸如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等制约因素。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尽管终端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单独靠基础技术是无法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但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中国实现这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0.中国的关键在于重视能源效率,这综合了能源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这些能源的未来情景并不会花费太多的资金。创新是主要内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技术,而且因为更多地溶入世界市场,中国可以获取国外的技术。该工作组的一个重大发现是目前存在可以获取的可行能源战略,使得中国可以在今后的50年里继续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确保能源安全,并改善地方、国家和全球的环境。 

  71.这些结论是基于中国面临的情况而得出的。首先,关于能源资源,最大的潜力是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第二,能源体系必须和经济同步现代化。第三,诸如城乡情况、地理差别和其它因素对执行战略的时间和内涵均有影响。第四,应该不断地进行规划,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因素和条件—因为要调整能源资本的储备需要长时间的筹划。 

  72.要发展必要规模的可持续能源工业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初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各部门的能源效率上。应该改变直接燃烧的排烟方式,而发展清洁能源载体,如蒸汽、电、天然气和热水。随后,必须实现煤炭转化的现代化。最后,应该评估风能、太阳能和水电这类再生能源的潜力;这方面存在的经济和机构障碍只有依靠政府才能克服。石油和天然气需要继续进口,但是,中国应该研究交通的替代能源,如氢燃料电池。 

  73.该工作组计划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有必要对通过模型研究合成气、液化燃料、机动车的替代以及农村能源方案,以便探讨能源的长远前景。研究领域将由中国政府来确定。中国需要拥有制定战略能源决策的手段,以便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制定政策。 

  74.该工作组的成果对于中国极其重要,不应仅依赖委员会建议这种单一方式传递给中国政府,而是应该采用多渠道的方式传递给各级管理部门。应该与能源部门建立起战略联系,如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电力公司和国家科委。 

  讨论

  75.可持续能源课题组为在热诺亚举行的八国峰会准备的2001年9月可持续能源报告被推荐给该工作组。该报告的最终结论与中国可持续能源领域有很大的关联。 

  76.工作组的报告并不看重核能。可是,中国对核能感兴趣。中国正在发展新技术,引人注目的是粒床技术。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在重新审议核能政策。如果各国并非因为资源匮乏而要减少其化石燃料的消耗,那么只有核能能在短期内填补能源短缺。今后,工作组应该对此给予更为认真的关注。 

  77.工作组高效并富有想象力地研究了中国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能源需求正在快速增加,煤炭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工作组提出的长远战略可以保证稳定的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并将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工作组的结论是如果中国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寻求50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这预示着中国有必要改变能源并提高能效。中国具有各类独特的人才和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开发出的新技术。中国应该在先进的煤炭技术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协助指导将不清洁的煤炭转变为清洁能源的工作。 

  78.为了协助中国实现煤炭利用的现代化,也许应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在一个省进行理想的煤炭策略的示范。有必要协助中国采用不同的方法将使用可再生能源变得更为经济,也许还应该研究在交通部门之外的行业里使用燃料电池。 

  79.工作组的报告非常重要,因为报告指出中国可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后果而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中国可以对全球的技术变化和使用产生影响。在今后几年各国开始京都承诺第二阶段谈判时,这是尤其重要的。 

  80.中国的能源消费应该考虑到9亿仍在靠燃烧生物质能取暖照明的农村人口,这是森林砍伐的重要因素,应该鼓励使用天然气和电。技术变化对能源的使用产生影响,并决定了废物和排放的程度。国家安全与能源相关。为了避免负面后果,应该更多地采用先进技术,鼓励使用生物质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在确定最佳能源时,应该考虑所有地方的终端使用。比如在中国北方,能源转换和地热转换就可以采用。价值更大的化石燃料可以用于交通。 

  81.科学界对核能还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在推荐广泛使用核能之前还应了解其成本、安全的废料处置和扩散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该工作组的报告模型显示核能并非是中国能源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 

  82.在中国已经具备了许多有成本竞争力的能源,但是缺少鼓励将再生资源并入现有电网的大环境。同时,目前政府还给常规能源提供补贴,但是又表明要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这就清楚表明要靠政策来左右今后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减少这类补贴;该工作组的建议认为有大规模的市场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十五计划中规定的可再生能源标准)。同样,燃料电池也可以并入现行的电网——但是应该为此制定倾斜性政策。 

  83.中国有7%的电力来自核能;2005年在广东的一家新核电厂完工后,这一比率会上升。在不远的将来,估计核能将占中国需求的10%。 

  84.吹氧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可以减少单位能耗和电价。山西的燕州和金城煤炭局和宁夏与该工作组共同研究了这一策略,并对其发电、取暖和照明进行了示范。 

  85.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受到对常规能源的不正常补贴以及对污染不征税的影响。如果合理地开征绿色税或收取排放费,可再生能源就可以具备成本效益。目前,风能的价格是0.20 元人民币,高于热电。2008年的北京绿色奥运可以推动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在所有的能源替代中,政策支持是关键。 

  86.煤气化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浮游生物存储在海洋中。如果在生态上可行的话,这也许会给中国带来机遇。 

  87.在考虑给能源融资和推动技术转变时,机构和行政方面的程序是关键的因素。在中国,要改变能源部门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还不够,并且会随后影响到中国在技术方面和社会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中国清楚地知道需要对这些不同的策略及其后果进行评估。在第三届国合会期间,需要对这些基本的战略能源选择以及机构方面的变化进行探讨。 

  可持续农业

  88.可持续农业组的外方组长伯那德·桑塔克博士和中方组长孙鸿烈向委员会提交了年度报告,强调了下列内容: 

  89.该工作组在2001年的主要活动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选择该地区是因为高速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环境。工作组选择了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开展实地调查,召开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除了来自不同的主管部门的主要研究人员之外,还包括生物组的组长。报告包括了外来入侵物种、生物技术和加入世贸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90.研究覆盖的沿海地区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但是,却拥有20%的人口并占全国GDP的1/3。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到热带气候,适宜农业,最多可以种植三季作物-尽管还有季节性的干旱和洪涝。农业以传统作物为主,但是具有多样性,从花艺、水产到园艺。该地区的耕种在不断扩大,而且通常是资本密集型的,因为有联合投资和其它因素。本地区另外一个特点是土地竞争非常激烈。城市化、工业化、交通和娱乐正在侵蚀农田。 

  91.本地区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并且影响到了可持续农业。许多问题都对水质有影响。面源污染也非常严重,原因通常是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废物管理体系不够完备的地方常常出现点源污染,通常是由过度放牧、家庭和乡镇企业所致。酸雨和臭氧污染对农业也有影响,园艺和花艺地还有可能带来外来物种侵害。 

  92.工作组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由过量使用化学品导致的水污染,应该改善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新的面源污染条例,增加研究经费并切实采用更多的补救技术。 

  93.为了解决过量使用化肥——50%的化肥不是挥发就是随地表和地下水流失-应该取消间接的生产补贴,根据可比较的优势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对农民进行过量使用化学品的成本和收入损失方面的教育,并鼓励更有效地均衡使用肥料。 

  94.为了解决过量使用农药——应该制定一项全国性的综合虫害管理战略,并协调不同政府部门在农药管理、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作用职能。 

  95.过量使用肥料、农药、荷尔蒙和兽药对食品安全有影响。食品中的残余量将影响到中国向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产品的能力。在世贸组织里,食品安全是食品贸易的一个主要因素。工作组还推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其它措施,比如开展快速检测食品市场残余量方法的研究。 

  96.二届4次会议曾建议可持续农业组研究世贸、生物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关于WTO,黄和罗泽尔准备了一份报告(附在工作组报告后)探讨了世贸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97.关于生物技术,非常清楚的是尽管广泛地使用了部分生物技术产品,争论主要还是集中于物种间的转基因上。中国有积极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规划;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了解全球对于生物技术的辩论。工作组报告后附有一份该议题的报告。 

  98.关于外来物种,还存在疑虑。可持续农业组基本上支持生多组关于外来物种、生态体系管理、恢复原生物种、避免单一种植恢复和将脆弱耕地还林的建议。但是,可持续农业组不支持禁止引进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应该进行个案评估以便减少风险。 

  99.本课题组在三届国合会期间可以开展的研究包括:水产养殖、农作物的面源污染、脆弱的土地管理方式、采用生物方式减少污染、耕作和植物废渣管理、牲畜粪便、农村的过渡、中国西部农业的可持续性、碳汇和气候变化。 

  100.该工作组列举了其出版物,年底还要出版一部可持续农业的书籍。 

  讨论

  101.可以要求农民退耕还林,但是,如果这些农民的替代生活方式不可持续的话,那么,坡地和边际地带还会被再度开垦。环境保护自身并非最终目的,还需要进行农村的开发。同样,为了更合理地使用化学品,应该开展教育。在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方面有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是,即在缺水的北京周边地区将不再种植水稻。 

  102.中国对转基因物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也有人怀疑政府是否能够控制这些实验。中国的科学家对此非常关注,因为转基因物体可以带来好的一面,也会带来风险。此外,考虑到转基因物体在部分市场受到抵制,建议中国划定无转基因物体产品的地区。欧盟对共同农业政策开展的辩论和农民在保护土地方面的作用应该引起中国的关注。 

  103.过量使用农用化学品的问题非常严重,应该加强技术和政策指导。在一些土壤有机物丰富的地区,农民不知道适当的使用量。中国应该进一步绘制土壤图,从而相应地使用化肥。 

  104.委员会的课题组应该对面源污染予以优先考虑。在世界各地,牲畜粪便和过量施肥是个难题。一旦产生污染,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难以消除。水污染在一些国家夺去了一些人的生命。应该及早采取措施,农民应该参与政府开展的相关工作。 

  105.由于旅行已经成为非常容易的事,加上植物贸易的重要性,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关和移民程序可以控制一些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但是却缺少控制外来物种的能力。气候变化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外来物种会对环境与食品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106.改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同时治理环境对中国是个双赢的局面。黑龙江省已经决定成为一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耕作方式和投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绿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价格可以高出许多。但是,在推动这一战略时,中国需要帮助。 

  107.中国面临的下一项改革挑战是土地使用权。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是目前却限制了必要的规模化增长和获取信贷的能力。目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研究土地使用合同的立法问题。同时,大型的合资企业正在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整合土地,并通过规模经济和改善投入使农业生产更趋合理。为了获取利润,有些农民购买了这些企业的股票。一些创新方式也在试行。 

  污染控制

  108.工作组长托尼·施奈德在向委员会做出的工作组报告中强调了下列问题: 

  109.工作组对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指导原则。与西部开发相关的主要成果是应该对该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估,以便对该地区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污染预防措施的效果做出判断。 

  110.工作组完成了对广东省的珠江流域的广泛研究。对区域污染问题还将进一步进行研究。111.工作组还开展了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选择的研究。1998年中国政府授权该工作组开展相关研究;荷兰政府提供了资助。本工作组研究了不同的减排政策和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措施的累加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使中国可以在今后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的政策方案。在两年的工作之后,该项任务已经结束,并完成了中英文报告。 

  112.该项研究通过创新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的情景,包括对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如钢铁部门进行细致的模型计算。结论显示中国可以大幅度减少排放,从而维持1995年到1985年的水平。这表明尽管根据国际公约中国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义务,但是,中国对减缓气候变化还是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的环境保护都做出了贡献。 

  113.为了研究今后的政策方案,建立了两个基线情景:一个是中国处于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经济快速发展,技术飞速进步、贸易自由、进口国外的化石燃料;第二个情景是中国具备了环境意识,寻求可持续经济发展、限制贸易和技术转让、并使用国内的能源;然后将11项减缓政策或措施纳入模型,这一研究得出了一些建议,揭示减缓措施和政策对经济和环境可创造双赢的结局。 

  114.对于全国性的研究,工作组还对上海进行了区域研究,对环境与能源规划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出的分析手段可以协助中国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必要的规划。下一阶段可以对重庆市开展类似的模型研究。工作组建议将采用的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反应经济现实。国家模型也可以与区域模型相结合,为政策方案研究和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手段。下一阶段应该开展CDM的研究,用示范项目说明能源效率的收益。 

  讨论

  115.因为现在具备这些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对中国的污染控制的辩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10年投入与合作的成果之一,所进行的分析均是针对重要的气候变化问题。本报告将帮助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因为其在77国集团中的作用,也是因为其在二氧化碳方面的现况。本研究使得中国可以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本研究还指明了应该采取的措施:第一步是能效和改变能源结构。可以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中采用清洁发展机制。委员会今后可以协助中国确定项目并鼓励实施此类项目。 

  116.报告讨论了城市化问题。中国和其它地方出现的特大城市是一个挑战。城市不仅是文明的中心,也是犯罪和污染的中心。委员会在下一阶段应该着重研究这一问题。 

  117.当中国实现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时,可以将中国的行动与其它国家的行动以及全球的平均水平作一比较;也可以将排放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作一比较。因为目前还没有其它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率的可比数据,有可能将中国的GDP增长与排放增长率进行比较。这一比较显示在1992年到1998年间,GDP的单位能耗正在下降。 

  118.应该鼓励该工作组准备材料,对研究中采用的分析手段进行解释—这些材料可以使非专业人员更容易获到,这可以保证委员会的成果取得更广泛的影响。为了将委员会的模式引入其它国家,重要的是要在报告中进行国际比较,把中国的情况放在适当的背景中。 

  119.能源消耗数据似乎显示了目前的趋势。自1995年到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停止了增长。近期的数据显示当年经济增长率在5-7%时,过去4年中的煤炭用量减少了40%。这表明自1995年以来能效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中国过去数据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当从复杂的模型和情景中得出结论时,所采用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否则,从错误的分析中得出的建议就会产生误导作用。 

  120.交通部门的增长率显然比其它部门要高;其它部门必须提高能效,以便弥补交通能耗的增长。在今后10—20年中应该减缓这一增速,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这段时间中交通仍将主要依赖常规能源。现实可行的减缓方案包括提高能效,这对中国尤为重要。应该采用日本和欧盟的小型、高能效的机动车,而不应采用北美的大型低能效机动车;这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政府可以采用法规和具体措施来鼓励提高能效。 

  121.委员会应该建议中国批准京都议定书并研究执行协议的机制。中国对减缓全球的排放非常关键。从气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潜在影响的角度来看,京都议定书取得成功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使美国重新回到京都议定书中来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美国会认真地考虑中国的行动。 

  122.中国天然气的经济储备量不太多,因此,天然气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能源。中国将依赖输油管道和油轮(液化天然气)来进口,同样,石油也需要依赖进口,所以必须寻求其它的替代方式,比如煤气化。在9.11事件后,大家对从世界上那些可能会动荡不安的地区供应石油和天然气的安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政治、经济和技术因素使得煤气化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方案。减少二氧化碳是个问题,但是可以采用煤床储备或碳汇加以解决。中国的西气东输无法解决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出路还是在煤炭。委员会应该给中国的煤气化研发工作提供支持。123.本工作组的分析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但是在下届委员会上,重要的是要从这些研究中提炼出可用的建议,以便中国的领导采纳。应该建立起从委员会报告中判断这些问题的程序,在召开委员会会议之前应该确定这些问题。这可以使委员会向中国政府提出大胆和更具争议的建议——但却是更具有战略性的、具有政策导向的跨部门的建议。 

  124.关于能源战略和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是主管部门,而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管,国家计委没有出席本次会议。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要将不同部委和部门的人召集起来,听取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建议。如果他们不出席会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该将这些建议传递给相关的部门——也许这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下届委员会应该考虑如何邀请有影响的人参加会议,这是非常重要的。 

  125.委员会应该寻求将重要的分析成果,比如有关中国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通过媒体发表的方式。在第三届期间,委员会应该研究更为广泛地宣传其成果的机制,以便有助于公众对此开展辩论。 

  清洁生产

  126.清洁生产组组长钱易女士和井出亚夫向委员会提交了报告,强调了下列相关事务: 

  127.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经贸委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污染防治会议,将关注点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产过程的控制。清洁生产工作组是在1997年成立的。自那以来,该工作组为把清洁生产作为中国政府的优先事务做出了贡献。有10个城市和5个行业被选作清洁生产的示范点。在十五期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推动清洁生产,全国人大将于2003 

  年颁布第一部清洁生产法。 

  128.该工作组协助建立了在全国推广清洁生产的基础,主要的部委和部门联合工作,分享清洁生产的信息。该工作组对在山西省太原市示范清洁生产给予了支持,其它城市和5个行业也将采用这一策略。 

  129.该工作组协助地方官员起草了清洁生产条例,促进公众意识提高、支持员工培训、整理文件,并将项目信息和清洁生产的效益加以整理并出版。 

  130.该工作组召开了研讨会以便提高清洁生产的意识,主办了全国和国际清洁生产会议,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以便评估清洁生产的效果。该指标体系是由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和中科院联合开发的。 

  131.关于未来的工作,必须要注意到在中国实施清洁生产的道路不太平坦。该工作组建议成立一个课题组来制定一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全国性战略和机制。清洁生产应该纳入到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中,也应该作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该采用激励机制推动清洁生产。中央政府在评估地方政府的行为时应该将清洁生产作为一个指标。此外,还有必要总结实施了清洁生产的城市和行业的经验,以便判断存在的障碍并决定如何加以解决。因为清洁生产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应该鼓励财政部门支持清洁生产。应该努力将清洁生产从制造业推广到第一和第三产业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 

  132.今后还应该进一步对清洁生产的创新方式进行研究。随着清洁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出现了新的理论和应用领域——比如双重评估、可持续消费、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政府部门需要得到课题组的支持以便对这些新出现的概念加以研究并予以试行。在决策方面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投入。随着中国颁布清洁生产法,区域和地方法规有必要加以适应。 

  133.该工作组的工作使得清洁生产的概念广为人知。在部分地区,如太原,市民们非常了解清洁生产的实质和效益,高层领导在重要发言和文件中不断提到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需要立法、行政、管理、经济和财政措施。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目前只有500家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 

  讨论

  134.农业部一直在考虑在农业中采用清洁生产,并参与了清洁生产法草案的磋商。 

  135.清洁生产的供求应该加以考虑。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有许多清洁生产的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对这些技术的需求。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起到两个关键作用。政府应该制定清洁生产的激励措施以推动对技术的需求,政府还应该给中小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136.清洁生产已经出现多年。从里约会议的筹备阶段开始,商业界就参与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洁生产的概念就是源于此的。在过去10年中,世界商业委员会微调并推进了生态效益的概念,清洁生产就是实现这一概念的机制。现在有必要通过法律、条例和激励措施将工作向前推动。但是,必须采用成本和效益的观点来说服商业部门。在工作组提交的案例研究中,应该强调成本效益的分析。 

  137.希望今后该工作组的重点要放在矿业部门。中国的煤炭和其它矿山是污染大户,在该行业应该努力推行ISO14000作为迈向清洁生产的第一步。 

  138.通过该工作组的示范项目可以得出许多经验。但是,关于清洁生产法,还有必要继续澄清一些问题。如果有现成技术,清洁生产法就会得到实施,而采用技术就很难立法。如果目前仅有5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是否意味着所有其它的企业都违反了清洁生产法呢?也许在中国引入清洁生产法还为时过早。 

  139.中国迫切需要环境技术,但靠进口是无法满足的,大部分还需要在国内开发。这可以使技术更容易获取,从而推动采用清洁生产。还有必要成立一个中国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中国的私有经济正在增长,中国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机制与私有部门就环境发展事务进行对话。在判断实施哪些激励措施会行之有效之前,这些协商是必要的。技术可能会非常昂贵,资源的价格是决定采用技术的关键。这方面关键的因素在于人力资源,下一届委员会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40.联合国环境署为本工作组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对今年秋天早些时候在北京召开的清洁生产会议给予了支持。联合国环境署在巴黎有一个部门是研究工业和经济学的,并与私有部门保持密切的合作,推动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署愿意在第三届委员会期间在该领域开展工作。重要的是应该成立一个部门课题组研究清洁生产与可持续能源利用、交通和污染控制的联系。 

  生物多样性

  141.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组长谢庇特和汪松向委员会提交了年度报告,强调了下列要点: 

  142.该工作组举办了一个摄影展来总结工作。这条经验也通过一份报告提交给了委员会。该工作组向委员会成员报告了令人感兴趣的外来物种的成果,也反映了部分可持续农业组的报告。工作组还制定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以便帮助开发人员、规划人员、决策者和政治家熟悉主要概念。同样,也制定了一些恢复森林和其它自然生境的指导原则。该工作组认识到扩大公众影响的重要性。 

  143.工作组的其它活动有出版了中国物种信息(网址:www.chinabiodiversity.com),并编写了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国有9000多种脊椎动物,是世界上12个物种丰富地区之一。中国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方面有全球性的责任和机遇。大熊猫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是许多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危险。例如,工作组今年在青海省召开会议,那里是现在仅存的藏羚羊的家乡;一旦它们消失,这一物种就将永远灭亡。 

  144.对以物种为中心的保护已经转向对整个功能生态体系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发展的生物基础。一旦失去功能生态体系,那么其生态和经济价值也就会消失。工作组对中国年度GNP中从自然生态体系中取得的价值中进行了估算,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大于从提炼资源中获得的直接收入。 

  145.工作组今年在青海省召开了会议,以便研究高海拔地区的草原生态体系,并将其纳入西部开发战略中一并考虑。这也是为推动该省的生物多样性能力建设所做的工作。这种直接的接触确实促进了保护价值和方法的认识。在听取了一个关于外来物种的报告之后,高层官员决定停止采用额勒冈草种来恢复植被。 

  146.工作组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并着重研究了未来的挑战。首先,关于全国范围的问题,工作组建议将生态体系的保护更好地纳入政策和发展规划。有必要对各部门的工作加以协调,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之外,应该有其它部门的参与。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是在外部产生的,因此,解决的办法必须要将这些主要因素纳入进来。工作组赞成成立一个跨部门的课题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课题组可以推动主要部门之间的横向对话和合作。应该制定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标准以及将生物多样性价值纳入考虑范围的“生态建设”项目的标准。 

  147.有必要对中国受保护的地区进行研究。挑选出的地方并不一定要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地区,有证据表明生物多样性在这些地区正在退化。这样可以完善现行的千年生态体系评估报告,中国应该为此做出贡献。 

  148.工作组建议制定一项关于西部开发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在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开发之前应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政策和规划也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实施严格的监测,跟踪发展的影响以及恢复森林和草原植被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该工作组与林草组配合良好。 

  149.工作组建议对关键的生物安全问题开展研究。转基因物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作为一个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国,中国在国际会议上对此采取的是均衡的、深思熟虑的立场。工作组目前正在就生物安全议定书问题与中国进行合作。该议定书应该得到批准,以便推行必要的控制机制。外来物种问题也越来越迫切,需要政府予以干预。 

  150.应该采用经济措施对上游地方居民为保护生态体系所做的贡献进行补偿。应该支持上游地区居民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他们帮助保护了下游的居民。应该探讨适当的方式,不管是资金方面的还是其它的方式。应该更加努力地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151.生物多样性工作组成员讨论了下一届委员会期间的工作。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工作有待开展。 

  讨论

  152.关于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的微生物、对特定的地方条件非常关键)说的和做的太少,尤其是中国的西部地区,对这一多样性应该给予更多地了解和编目。同样,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生物多样性工作做的也太少。这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分水岭,有一些大的河流发源于此。该地区目前受到了威胁,应该成为该工作组的工作重点。 

  153.中国的“生态建设”这一词语背后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应该加以探讨以便避免误解。工作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建议对此进行更好的定义,为“生态建设”项目制定明确的标准。 

  154.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的工作超出了生物多样性的范畴,开始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体系的作用,以及中国的经济和安全问题。应该对涵盖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今后的工作应该考虑国家的环境安全和经济,这样可以使委员会对可持续农业组、林草组与经济组的工作进行协调。 

  155.在第三阶段,委员会应该对濒危物种,尤其是药用动植物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可以与可持续农业组和贸易与环境组建立联系,对这项贸易的利弊应该加以进一步的探讨。 

  156.目前,对京都议定书和清洁生产机制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在中国,碳汇和排放贸易问题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的中心,生物多样性将会受益。农业是单个用水大户,大多数的发展规划都涉及扩大农业。对农业、用水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应该加以研究。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机制,在中国对药用动植物进行可持续的利用也许要比彻底禁止使用更为有用,因为经济是生物多样性管理和保护的中心。为了可持续的生活和发展,地方的百姓应该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这些更为广泛的问题应该是委员会课题组今后工作的重点。 

  157.中国在通过电视和广播的环境节目来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意识方面做了非常杰出的工作。但是,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中国西部地区还在不可持续地采集药用植物。该工作组的重点工作,如外来入侵物种需要进一步予以关注。 

  贸易与环境

  158.工作组长大卫·鲁诺斯和叶汝求在提交报告时介绍了下列要点: 

  159.贸易与环境工作组是1994年成立的,其工作包括了复杂艰难的主题,部分是因为贸易界通常不愿意承认贸易与环境有关系。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有关政策如果忽视了另一方的存在注定要失败。过去几年已经验证了这一结论,尤其是多边投资协议的失败(MAI)。 

  160.该工作组的工作集中于5个领域:中国与贸易集团的关系,如WTO和APEC;中国的出口面临的潜在绿色壁垒;竞争力和环境标准,如ISO14000以及污染避难所的问题;贸易与技术,具体是积极的联合履约(AIJ)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带来的潜力。 

  161.在过去几年中,该工作组着重研究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环境影响。中国一直在努力调整其法律和法规,以便符合世贸的规则。但是中国还没有研究加入世贸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采用的减缓措施。工作组对如何就贸易协议进行环境评估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林业和渔业部门进行了研究。8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与工作组成员开展过此类评估的学者、中科院的科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农大。 

  162.该研讨会的建议是委员会应该对中国加入世贸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因为加入仅仅是中国长期现代化和改革的一个步骤,很难避免WTO带来的影响。但是,WTO导致的经济增长将确定中国未来的环境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政府应该对这一评估给予高度优先关注。 

  163.该工作组还建议采纳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来帮助中国进行西部开发。工作组向委员会提交了采用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尤其是推动将清洁煤技术向中国西部地区的转让。中国应该及早加入清洁发展机制,中国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清洁发展机制应该给予优先考虑。中国将会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大国,议定书中没有任何条款约束中国不得将这些项目用于特定区域。 

  164.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履约中心,确定优先省份和主要的部门以及行业,并协助中国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谈判,尤其是关于外国政府和公司的技术转让条件方面。 

  讨论

  165.清洁发展机制也许确实可以给中国西部地区带来诱人的机遇,应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探讨如何对其机制进行界定。在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框架下,温室气体的额度可以配发给投资者(国家、公司或个人);对投资者来说,这些额度具有金钱价值。对现有的工厂进行转产,而不是投资建设新厂可以获得许多额度。对这一情景进行预测是非常容易的。在中国西部地区,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新的投资,这不正好与目前对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解是一致的吗?同时,还可以在中国西部的现有企业中采用清洁发展机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66.在委员会会议的第一天,外经贸部的部长没有讨论加入世贸与环境的联系,这表明也许有待进一步了解委员会的主要作用。但是对中国来说,这一问题可能会带来苦果,正如在其它国家,如加拿大一样。加入世贸正在改变加拿大的森林政策,以及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方式。在面临惩罚性措施之前,中国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工作组建议开展的研究符合委员会应该更加具备政策导向的需求。如果这项工作行之有效,则可以为国家提供一个模式。社会、经济和贸易问题与环境密切相关,使得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该工作组应该更名为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组,从而更好地反映其工作。 

  环境经济

  167.在向委员会做报告时,工作组长杰拉米·渥福德和厉以宁强调了下列要点: 

  168.该工作组自委员会成立时就成为委员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0年的工作中,该工作组出版了6部主要著作。 

  169.从成立时开始,该工作组就没有明确的任务,主要课题是对中国从采用行政措施命令、控制经济向以更为有效的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过渡进行研究。但是,不能依赖市场解决环境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涉及到环境影响的成本时,市场机制无法成功。因此,该工作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究价格;研究对自然资源的最佳价格取得了一致看法,并考虑了外延性和损耗。对开展案例研究的原则也取得了一致意见。在第一届国合会期间,工作组对水、煤炭和木材价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70.在第二届国合会期间,该工作组对水稻生产、渔业和草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得到的一般性结论是实际资源与最佳价格有很大差别,因为市场通常注重自然资源的社会价格。 

  171.关于通过政府干预以制定更为合理的价格,工作组认为立刻进行全面的调整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经济资产和效率决定着应该进行逐渐的调整,过去的10年已经证明这一点是正确的。在制定理想价格方面还存在制约因素。某些价格正在上升以便反映实际成本,但是,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172.工作组对污染税、排污收费体系和为这些措施创造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条件对其它工作组提出的建议是否能够成功非常重要。工作组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探讨公众对支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本的意愿。可以利用这种支付意愿为当地百姓提供可持续的生计以及周边非保护区的生态退化。目前还在研究这类估算的方法学;建议采用最佳的方法。 

  173.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还不足以估算全面的社会成本,这些成本通常都被低估。但是,尽管进行确切的评估不太容易,分析结果显示应该进行价格改革的方向是清楚的。 

  174.工作组目前正在结束其对贫困与环境的联系进行的研究。市场和政策的失误使得贫困人口的问题更为严重,贫困人口还更容易受到环境恶化的影响。关键的是要对实施哪些环境项目和政策可以使哪些人群受益、哪些人群受损失进行判断,以便促进效率和公平的原则。环境事务总是具有利益冲突的,政策改革的障碍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这项实情分析研究向决策提供信息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175.该工作组所开展的所有研究均依赖于部分均衡模型。工作组目前在采用哈佛大学研究的关于中国经济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绿色税收。这一模型可以探讨不同的情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征收不同环境税的经济进行预测。但是,这类模型应该谨慎利用,因为建立模型的数据和假设不够健全。应该开展更多的工作来解决这一复杂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障碍。该工作组的资金可以使该工作组的工作维持到明年6月,并向明年的委员会提交成果。 

  176.该工作组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对空气和水污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估算。早期的估算是GDP的10%,但是工作组的结论是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的GDP损失了14.6%。如果该工作组将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等计算在内的话,这一数据也许会更高。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如果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毁灭财富的话,就无法创造财富。在第三届期间,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

  177.应该对环境恶化导致的损失进行细致的评估,否则就无法改变并未反映真实成本并使问题严重化的财政政策和预算。如果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可能导致变化。该工作组和其它工作组在建议中提出了这些措施,法律、条例、监督、培训、经济措施均可采用。但是,中国应该注意如何削减赤字;在其它国家,减少监督人员的做法已经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应该注意的是污染税这类消极的措施效果可能不大,实际上会有反面影响;有时候,部分企业通过减少研发的投入来将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178.环境退化的绝大部分成本确实是一直由贫困人口承担的。在古代,各个城市的贫困人口往往都居住在污染工厂的下风向区。在气候变化方面,贫困国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在决定通过贸易机制来减少哪类污染物时必须谨慎行事:二氧化硫的贸易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排放,但是,酸雨并未受到影响,因为同时减少了可以缓解排放的颗粒物。 

  179.委员会今后应该重视环境税的问题。中国已经通过了环境立法。荷兰的经验表明绿色税是一项广泛的措施,比其它的环境法更加有效,而且可以实现所有的目标。中国征收环境税的确切水平还有待研究。用以分析的经济计量学模型还有待完善,以便达到这些分析结果。 

  180.中国正在进行深层次的经济改革,有两个因素可以改善环境。基于市场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这有助于人们对环境更加友善。此外,收入不断提高有助于这一进程;公众对治理环境的压力也日益高涨。各地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做些促进工作。 

  181.环境价值不能采用模型来估算。但是,有可能对弥补损失的成本进行估算,如与洪水危害相关的成本。可以利用其来推动行动的采取和变化。税收最初是用来限制行为的,但是,香烟税的征收已经说明吸烟者并未被其阻拦。但是,积极的措施确实可以带来变化。工作组可以对中国应该多大限度地为自身利益而使用新的消费者市场优势加以研究。比如,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生态农业可以带来高价值的出口市场,对中国的环境和农民收入均有益。 

  182.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之一难以判断,即生物多样性的保险价值。物种的无限变化保证了物种和生态体系的生存,从而也保证了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今后也许在这方面可以开展研究。 

  企业发展与环境

  183.新成立的企业发展与环境课题组向委员会作了简要报告,包括下列要点: 

  184.课题组是4月成立的,财政支持由荷兰政府提供。研究的问题非常重要: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但是,课题组的成员应该召开会议开始工作。 

  185.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40%的企业了解清洁生产,但是,其中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无法对污染减排技术进行投资,无论这样做可以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政府部门在确定政策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186.政府用以鼓励企业限制污染或资源浪费的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依赖于限期治理、罚款、关闭措施的行政方式常常没有效果;企业要么无视法规,要么就在执法人员离开之后重新排放更多的污染。该工作组可以对三届国合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可以探讨该工作组与其它组的横向联系。 

  交通组

  187.交通组组长王扬祖和卢道夫·潘得森向委员会作了报告,强调下列要点: 

  188.工作组起初是研究城市交通问题的;因为交通管理不善会导致空气污染和社会影响,因此成为了优先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的成果表明中国政府应该重视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模式,同时减少城市中日益增加的轿车数量。工作组的结论是增加道路网络解决不了问题,道路解决不了堵塞。以轿车为主要交通模式的发达国家已经有这方面的教训。 

  189.在第二年的工作中,工作组研究了城市间的交通,并着重研究了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如生境的退化。同时,还研究了缺少供农民通往市场的二级交通网络的问题。本项研究的一个明确成果就是财政资金应该从建设高速公路转向更新二级道路网络。另外,应该研究道路养护的责任问题。 

  190.在去年,工作组研究了综合交通规划与政策。综合要求交通与其它部门的政策进行协调,比如能源、贸易、环境等,在各个层次都需要开展这项工作。将交通规划与综合的地方、区域和国家土地规划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满足今后对不同的交通模式的需求。 

  191.将交通体系中的不同因素加以综合首先应该在城市和城际间地区进行,同时,要改善不同的交通模式,如轨道、道路和内陆水运。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建设不同模式间的枢纽和连接,以便给乘客提供尽量多的选择。公共政策应该进行干预,以便促进对环境危害不大的模式的发展。 

  192.工作组提交给中国政府的重点建议如下: 

  1)为了推动综合交通规划,应该对机构和法律加以综合;应该仅由一个部委负责交通,设立不同的处管理不同的模式。但是,目前有5个国家级单位负责交通政策。当然还可能有其它的方式,但是,大部分国家发现这一策略最为有效; 

  2)执行环境政策应该是交通部门的主流。制定交通政策者应该对交通决策导致的环境后果负责; 

  3)环境成本应该加以考虑,做出预算,并按照常规投资和运作成本提供资金。比如在道路建设中,投资与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没有关联,如建设隔音墙或者是恢复高速公路旁的植被;这类成本应该纳入到交通项目的整体投资中。 

  193.实现综合的交通规划是一个挑战,要克服部委职能之间缺少合作和沟通的缺点。这需要制定综合的规划程序。 

  194.在工作组最后几个月的工作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国交通科学院联合提交了一份建议,以便研究如何将战略环境评价应用于西部开发的交通部门。战略环评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加以考虑并促进协调的决策过程。 

  195.关于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应该对中国交通部门的未来加以研究。中国正在启动大规模的机动化规划,部分原因是由于边界开放以及随着加入世贸后关税的下降。中国国内汽车业的发展会加速汽车的保有量。这对国内和全球的环境将产生影响,应该加以全面的评估,可以采用战略环评来开展这项工作。这可能对中国产生不同的政策导向。大家普遍认为其它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工作将受到中国汽车保有量增加的影响。中国还可以采用管理和财政方面的措施,推动高能效的轿车。 

  196.有必要为中国制定一项可持续的机动化规划。在短期内,中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应该避免做出妨碍其未来策略的规划决策,而对今后可以给中国带来灵活性的方案进行投资。关于基础设施,关键是要建设公共中转体系,以便更多地吸引乘客。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重要的是中国应该制定城市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对常规交通的需求以及浪费土地修建道路。中国具有世界上最有效的铁路,今后的政策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资产。 

  讨论

  197.工作组的报告没有充分强调轨道交通在未来的作用。报告强调必须控制轿车的保有量,这是其它地方得出的沉痛教训。20年前,英国决定未来的交通应该是道路交通,并将轨道线撤走;现在却面临着重新建立有效的轨道网的沉重任务。向汽车让步是一个错误。 

  198.模式间的联系应该予以重视。如果此类联系规划不当,今后要弥补该网络的代价极其昂贵。关键在于要有效地使用不同的模式。中国应该研究用高速轨道连接城市的可行性;尽管不必选择最高速的方案,但是,保证速度的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轨道交通也应该是货物运输的关键,卡车为道路和公路网络交纳了大量的费用。此外,应该进一步开展工作,研究公共中转和轨道交通的经济性,因为政府不愿将公共基金用于这方面,使得基础设施成本昂贵、状况退化。 

  199.在对交通或其它政策进行战略环评时,应该让公众参与,以便考虑这些观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公众真正参与,必须采用一定的机制鼓励、支持这些参与者。此外,相关文件中的语言应该让非专业人士看懂。应该加强能力建设,以便容许公众参与。 

  200.今后需要充分研究战略环评的方法,以便取得成果。在环境评估中,预测采用得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模型需要数据。大多数的模型是在别的地方研究的,在简单地将其移植到与基本假设无关的地方时应该极其谨慎。 

  201.向中国政府提出的将交通职能指定给一个部委或部门的建议得到赞同。只有通过这一机构改革才能将环境完全纳入交通决策中。 

  202.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如果农村人口继续外迁,会极大地推动对城区机动交通的需求。目前存在特大城市不断发展,从而毁灭历史城市中心区的风险。居住在城市边沿的工人乘车到城市中心区去工作、购物和娱乐。较为理想的是人们应该居住在不需要利用机动交通来从事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地方。轿车将大量浪费道路和停车土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减少对交通的需求,这就需要全面的城市规划。 

  203.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改善铁路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实际上,完善管理和信息处理可以以很少的成本获得极大的改善。 

  204.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模式分裂”。一旦建立了交通需求的参数之后,决策者必须决定应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私营和公共部门的需求。过去在美国曾经因为错误的假设而导致对道路和高速公路的过度投资,现在要改变美国交通体系的这个基本导向已经为时太晚。在对私营和公共方案做出抉择时必须十分谨慎,扭曲的价格和荒谬的补贴会使决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这方面,中国应该从其它国家的错误和成功中吸取教训。 

  205.中国之所以重视汽车工业是因为认为汽车工业将会成为经济的支柱,并推动经济的增长。委员会在对交通部门进行更为战略性的研究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206.目前,对空中交通的关注日益增长。空中交通可能会加剧污染并影响臭氧层。对空中交通不加约束地发展应该加以研究。应该发展其它的替代方式,快速轨道交通可以成为一种替代方式。 

  207.中国现有的铁路大部分都用于运输煤炭,这是非常昂贵的。煤气化可以促进使用合成气城市的发展,采用煤炭中的能源来发展工业,这样可以增加从煤产地运输出去的产品的附加值,并提高轨道运输的成本效益。 

  208.报告中提到的轿车增长存在问题,也许增长没有预测得那么高。此外,还应该考虑机动车使用的燃料类型。中国目前没有转向让轿车和卡车使用超低含硫的柴油,采用这类燃料可以控制污染。 

  209.工作组的一些建议具有积极性,但是,大多数在短期和中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从短期来说,道路交通的增长速度会比轨道交通大得多,这是由于轿车价格在下降而可支配收入在增加。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为了减缓负面影响,我们需要提倡使用高质燃料、改善发动机的设计,并采取其它类似的措施。 

  事项九、讨论并通过建议

  210.在解振华副主席的主持下,委员们讨论了克里斯宾·梯克尔爵士起草的、拟提交给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基于工作组的建议起草的。在讨论中,委员们提出了下列要点: 

  211.建议之一认为中国因为禁止砍伐森林从而将森林退化出口到其它国家。中国每年的木材产量依然在1500万立方米。中国政府正在营造经济林用于今后10年的工业。因此,这一观点应该从建议中删除。此外,建议认为应该重新考虑禁伐令,并给予更多的灵活性。这一点需要澄清,事实上,在人工林方面应该给予更大的灵活度。 

  212.委员们得知起草的建议反映了工作组的报告和委员会的讨论。 

  213.文件中有一个观点,对中国养活今后人口的能力表示怀疑。中国专家不同意这一观点,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有能力可以将荒地变成农田,将边际土地变成自然植被,从而保证粮食供给。牲畜的生产正在增加,改善牧场的生产还将进一步扩大产量。毫无疑问,中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的人口。文本应该加以修改。 

  214.关于贸易与环境的要点应该表述在建议当中,而不是作为一般的评述。 

  215.在涉及水污染的可持续农业部分中的观点需要更改。不应断定农业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目前还没有支持这一结论的数据。 

  216.目前,中国还没有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义务。但是,中国在削减这些排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建议文本应该予以修改,以便反映这些情况。在清洁发展机制的那段文字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217.清洁生产除了可以用于制造业和工业,还可以用于其它部门。该工作组实际上是建议将清洁生产推广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部门。 

  218.在建议的前言中应该加上一句提及西部开发的话。在结束语中还应该包括部分委员会委员对甘肃省进行的考察。 

  219.能源部分应该更多地重视合成气及其带来的机遇。 

  220.在经济建议的部分里,提到公共部门的官员需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并需要进行额外的培训。这一段落应该修改。在可持续农业部分中,用括号表述了农药的过量使用;应该将其改为“在部分地区”,因为在中国有些地方极少使用农药。最后,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能认为农业是最大的污染源。 

  221.建议应该反映出本次会议是10年独特合作经验的结束点。委员会的模式将提交给约翰内斯堡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从而增加了委员会的声誉。报告应该包括不同部门中具有关联性的事务。也许委员会所产生的报告应该在附件中列出。 

  222.清洁生产应该与污染控制部分分开。如果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将使人们对其不同的本质引起误解。 

  223.建议给人的印象是委员会在研究技术细节,而非战略事务。除了工作组开展的部门工作之外,委员会还有更多的事务需要研究。建议还应该阐明委员会今后还可以发挥作用。 

  224.委员们还建议对一些文字进行更改,并提交给了建议起草委员会以便予以采纳。 

  事项十:关于第三届委员会的一般性辩论

  225.在解振华副主席的主持下,委员们对第三届委员会的形式、作用和目标表达了观点。在辩论中,提出了下列要点: 

  226.应该成立一个工作组研究采矿和资源开采;应该研究这一经济部门对环境的影响。采矿、矿产废物处置、采矿废水和土地复垦对环境都有影响。在西部开发中,许多省将发展采矿业。采矿应该以对环境敏感的方式进行,避免其它地方所犯的错误。 

  227.农业对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三届委员会应该重视这一部门。农业的作用已经从简单地提供食品转向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体系和地貌。委员会还应该继续支持不同部委间的横向对话和合作,这样可以促进委员会建议的落实。 

  228.委员会应该认识自身的咨询作用,尊重中国政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里快速扩展的研究、政策和规划能力而设立的。此外,中国认识到国家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法律手段;目前,需要的是执法方面的帮助,中国也许需要在建立必要体系方面的支持。 

  229.委员会应该提出增加灵活性和责任的模式,而且对中国是及时有用的模式。也许,委员会的日程中可以增加审议工作进展的内容,而且要在不同的部门间建立起联系以便强调战略性的主题事务,并向中国政府、相关部委和省政府提出政策导向的措施。 

  230.委员会的名称也许需要进行审议,是否应该改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一届委员会成员应该包括真正落实措施的委员,比如实业家、商人和投资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参与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讨论。 

  231.委员会在以往过于重视技术转让,这不是一个大的障碍。但是,在市场环境中有效地利用技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管理技术和其它措施。委员会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管理技术的转让比技术转让更为复杂,更具有挑战性。 

  232.中国在其全球公众形象方面存在问题。中国还不善于介绍自身的成就。公共关系处理不当的后果非常严重。委员会也许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工作组或课题组协助中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交流战略。 

  233.政策建议的范围应该拓展,应该从具体的技术和部门转向宏观、跨部门的战略性事务上。中央政府应该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获取的信息和数据库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取。 

  234.三届委员会应该对环境法加以研究,应该为中国政府找出存在的差距。应该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产业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便拓展与该领域相关的机遇。此外,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也应该是工作重点。 

  235.曲格平的发言指出了中国发生的5个巨大变化。我们是否希望看到今后5年发生更多的变化呢?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委员会应该抓住这些要点,并且应对这些变化。明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有可能要呼吁重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国从1992年的地球首脑会中获益匪浅,因为中国在执行21世纪议程方面采取了系统的行动。中国目前应该对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讨论施加影响。委员会应该考虑自身的工作如何配合这项工作。与过去一样,重点应该放在对区域和全球有影响的事务上。 

  236.令人关注的是委员会给中国政府建议中没有提及“贫困“一词。贫困问题可能会是世界可持续首脑会的重点。今后,委员会应该对贫困问题加以研究。 

  237.目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委员会已经超越了环境质量,向环境安全的概念发展了。委员会可以协助对此进行界定,并为中国提出建议如何采取相关的行动。 

  238.委员会在从工作中寻找主题方面存在问题,应该提出更具有战略性的建议,并将其与其它机构的相关成果相结合。必须与世行和亚行建立联系,这些机构也在研究中国的这些问题。委员会还应该了解其它政府部门对其工作的态度。在成立下届委员会之前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这一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应该加以总结,并作为基本简介材料提交给今后的委员。 

  239.中国的商业正在成长,在加入世贸之后还会加快。被中国采纳或将要采纳的许多委员会建议要由商业界来落实。正在筹建的企业发展与环境课题组也许应该研究商业界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该组的工作还有待确定。国家经贸委已经批准成立中国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今后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分享经验和技能的平台。下届委员会也许可以邀请中国商界人士担任委员。商业界还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策略,在中国的学校和大学中采用管理和公共行政教材;委员会也许可以在该领域里发挥作用。 

  240.应该优先考虑区域事务,尤其是要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特定环境和经济挑战。应该始终将中国的现实放在首位,确保委员会工作的相关性。国合会的研究、分析和成果通过研讨会更为广泛地推广,以便拓展委员会的影响。 

  241.一年前,委员会完成了自我评估报告。今年,我们不太清楚三届委员会的方向,应该在优先事务、目标和成果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德国政府已经承诺对三届提供财政支持;这些资金的使用应该依更为明确的委员会形式及其重点工作而定。关于课题组和工作组已经提出了一些意见,也许可以成立一个战略环评课题组,以便对这一手段加以探讨并在中国西部加以验证。但是,真正需要的是要了解中国的优先事务以及下届委员会的目标。 

  242.交通组应该继续进行开展二届期间的工作,重点放在西部地区。应该对道路和轨道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 

  243.委员会还可以提供一座桥梁,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行动及其采取这些行动的原因。目前,国际社会对这些知之甚少,但是这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组开展的工作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分享。下一届委员会应该继续发挥这一沟通作用。 

  244.目前,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日益分化,对生物多样性尤为如此。三届委员会对此问题应该采取战略性的方式加以解决。环境与发展代表了一个连续性,正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一样。在实践中应该对“可持续性”一词加以界定;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予以研究。此外,还应该考虑中国今后的消费决定将带来的影响;中国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范围使得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245.中国政府应该确定委员会的日程和优先领域。但是谁是政府的代言人呢?国务院具有这一眼光和权利。委员会应该将推动部委(包括环境部门)之间的沟通作为职能之一。许多捐款国在环境领域里开展了许多工作,委员会应该对这些工作加以综合、归纳。此外,三届委员会还应该制定一项沟通、交流的战略。 

  246.在三届委员会期间,日本将继续给予支持。 

  247.尽管委员会具有咨询作用,这些咨询应该与科学工作密切结合。中科院具有这方面的职能。中国的科学工作与委员会的活动和建议应该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中科院参与了研究建设古尔木德至拉萨的铁路对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这种基础工作提供了起草建议的坚实基础。 

  248.目前的中国与10年前成立委员会时的中国完全不同,在此背景下,对委员会的增值效益进行了研究。委员会是在环境问题方面联系国际社会和中国的纽带。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加入世贸将推动这一进程。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利益在于中国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处于这一结合点的中心。 

  249.委员会应该重点研究那些在中国通常被区别对待的事务的联系,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联系,另一个是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联系。委员会应该对这些联系加以研究。委员会应以长远、前瞻性的眼光进行研究。委员会应该认真对待其独立咨询的作用,而不应该羞于提出不寻常的观点。 

  250.委员会的强项之一是可以接触到中国的高层领导。如果今后还可以这样做,委员会提出建议的方式就十分重要,要求委员会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并了解所提交的内容,以便进一步推动中国内部的思维和辩论。 

  251.委员会对工作组持续开展工作的方式表示忧虑,一致认为具备灵活性十分重要。也许可以成立一个核心组,在必要时召集专家。但是,过去10年中在工作组成员中已经建立的关系非常有价值,这类资本不应该浪费。委员会与工作组的关系需要加以研究。过于看重工作组的工作将阻碍委员会的综合职能。秘书处应该得到加强。委员会变得非常重要,但是缺乏筹备会议所需的支持。对各次与中国相关的有具体主题的会议加以重视将提高委员会的效率和加大其信息的力度。 

  252.在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主席宣布中国政府已经批准成立三届委员会。中国政府、加拿大政府和其它国家的政府均相信委员会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意支持下届委员会,并准备了必要的资金。 

  253.这些是在运行和程序方面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因此,委员会主席团将对这些变化加以研究,并提交给中国政府予以批准。工作组、课题组和委员的选择应该由主席团在与会者的观点的基础上并遵循中国政府的原则予以考虑。三届的与会者将主要从二届委员中挑选。 

  事项十一:闭幕式

  254.在曲格平副主席的主持下,解振华副主席、兰·古德副主席和曲格平副主席在二届5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作了发言。在发言中,强调了下列要点: 

  255.感谢委员与专家在过去为委员会做出的贡献。二届委员会继续按照一届确定的方向开展工作。委员会的建议不少得到中国政府的采纳。 

  256.二届委员会在运转方面进行了改善。确定了年度主题,使得委员可以在知情的前提下提出建议。邀请了主旨发言人为辩论提供基础,这使得会议主题更加集中。 

  257.工作重点已经向示范项目转移。这样,建议可以脚踏实地。还成立了课题组来研究迫切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和建议。工作组和课题组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宏观政策。 

  258.在二届期间,秘书处的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中加秘书处工作人员对工作组的活动和委员会会议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259.委员会召集了各个领域里最杰出的专家,对关键议题加以研究。中国的高层领导会见了委员会成员,直接听取建议。这在世界上是个独特的模式。委员会已经成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委员会在支持、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观点,推动了公开、坦率的辩论。 

  260.因为与中央和省政府建立起了联系,委员会与下述领域里取得的进展密切相关: 

  1)环境保护与环境发展结合得更加密切。在十五期间,政府制定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标准。环境是十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要因素; 

  2)环境与发展的法律框架得到改善,颁布了不同的法律,一些法律得到修订。对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制定了明确的原则。清洁生产、环境评价和污染收费以及其它手段已经纳入中国法律框架; 

  3)引入了市场机制来推动环境目标。水与能源价格正在进行改革以便反映真实成本。税收手段也在得到应用。ISO14000认证以及有机食品证书已经予以实施; 

  4)环境保护的领域已经拓展到城市、农村和其它领域。比如,通过了国家森林保护计划。261.感谢加拿大、德国、荷兰、日本、挪威、英国政府、欧盟、世行、亚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壳牌公司对委员会给予的支持。 

  262.中国政府已经批准成立三届委员会,这是对过去10年取得成就的认可。加拿大和其它国家已经表示要继续支持委员会。 

  263.与会者强调了与中国高层领导见面的重要性;领导对委员会的工作和建议表示出了兴趣。这种兴趣将持续下去。 

  264.在委员和专家之间建立起来的个人关系非常有价值。有人担忧过去建立起来的关系在三届委员会将消失。应该让与会者放心,三届委员会的委员将主要从二届委员中选出。 

  265.委员会与工作组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机构的实质造成的。委员们无法及时获得工作组的报告,工作组的信息没有加以综合归纳以便解决一些更为战略性的问题。应该进行变革克服这些缺点。 

  266.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变化,委员会也许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委员会应该逐渐为更为技术性的议题中注入一些“软性”的事务,比如机构、能力建设、管理等。 

  267.对过去和目前的与会者表示了谢意:感谢委员、专家、秘书处职员和译员的参与和努力。感谢中国政府的盛情款待。 

  268.对加拿大对委员会的巨大支持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在过去10年中为委员会贡献出3位署长担任委员会副主席表示感谢。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会见代表

  269.在与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的会见中,委员会的数位委员向委员长进行了报告并强调了下列事务: 

  270.会议的首要目的是庆祝十年的工作,中外方委员和工作组成员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双方的了解得到加深。委员会感到骄傲的是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采纳了委员会的建议。 

  271.会议的第2个目的是对第三届国合会进行讨论。代表们对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第三届国合会感到高兴。为了提高委员会的效率,将进行组织方面的变更。成功的关键与否在于委员会是否能够吸收各领域里的一流专家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高层领导是否愿意接受委员会的建议。 

  272.会议的第3个目的是审议并讨论工作组的最新报告。在报告中有4类主要的信息: 

  在过去的10年中,环境事务已经进入中国和其它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议事日程之中; 

  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明确的是必须有协调一致的政府行动,将经济、环境、社会事务和其它事务纳入在内。为了制定良好的政策,政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环境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3)为了将环境纳入到国家和区域层次的不同工作中去,政府需要灵活性; 

  4)应该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重量。即将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会议将请各国代表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 

  273.环境经济至关重要。近期,联合国环境署对世界环境做出的报告显示大多数指标均在恶化。这将需要各国政府采取一致行动,解决这些问题。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确定真实的环境成本。 

  274.整体上说,经济是环境的。价格是由市场确定的,但是却无法反映出确切的成本。政府应该确保在制定价格时考虑真实成本。在这方面,模型和情景非常有用。 

  275.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应该记住的是世贸组织并非一个完美的组织或工具,在涉及环境问题时尤为如此。世贸组织需要中国来协助改善其工作并确保更全面地考虑环境。 

  276.委员会为中国服务了10年。正如中国政府所看到的一样,委员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帮助,并将继续做出贡献。委员会的模式今后可以供其它国家仿效。 

  277.林业部承担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其方式是在各个地方植树,甚至是在树木不适应生态系统的地方也植树,如中国西北的许多地区。这样,投资被浪费并造成更坏的生态破坏。 

  278.中国政府必须关注涉及生态建设项目的百姓生计。经济学认为当停止发放补贴时,百姓将重新开始耕作以便生存,从而将数十年的工作毁于一旦。农业部应该对此做出战略规划。政府应该关注还林项目中采用的树木种类,避免单一树种并确保树木适应特定的生态体系。 

  279.可持续农业组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由于过度使用氮肥而导致的问题——中国的氮肥施用率比世界上大多数其它国家要高得多。地表和地下水均被污染,已经无法饮用。这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也有影响——其结果是这些食品无法出口。 

  280.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的食品生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家应该采取行动防止不恰当地引进有危害性的外来物种。 

  281.委员会的成员同意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的模式十分独特,具有学习价值。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是宣传国合会的有利场合。 

  李鹏委员长的回应

  282.中国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事务的意识正在增加。中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欠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还在增长,还有许多挑战。 

  283.中国一直力图在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对环境事务。中国是第一个在主要领域里采取行动的国家,这样可以避免那些选择首先发展经济然后治理环境的国家所犯过的错误。 

  284.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政策提升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另一个基本国策则是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纳入了中国政府的发展计划。中国决心继续发展经济,并且也要让后代发展经济。 

  285.在许多地方,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显示出要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在这一趋势中有两个指标:各级人大代表都在对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热烈的讨论;公众对污染的投诉正在增加,这使得政府可以建立起政府、新闻媒体与百姓对污染进行共同监督的模式。 

  286.目前,正在开展环保立法工作,这是中国迈向法制化的一部分。在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的领导下,已经颁布了必要的法规,中国目前具备了比较完备的框架。这是由各级政府对相关事务颁布的条例和法令构成的。立法本身还是不够的,应该对实际的执法进行监督。 

  287.中国正在采取步骤减少空气污染。北京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因为北京是国家首都和形象,同时北京在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渤海的赤潮问题也得到重视,已经采取了行动并取得了进展。 

  288.但是,如何评价中国环境保护的总体进展不太容易。在一些方面,情况有所好转;而在另一些方面,情况正在恶化。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努力,情况无疑会更加糟糕。 

  289.委员会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环保投资,对此,取得了一致意见。此外,应该动员商业界参与,污染者应该付费。在过去几年中,中国GDP的0.9%用于环境项目。在十五规划中,这一比率预计会提高。最近,中国出现了环保产业,企业投身于环保。这一趋势将会继续增加。 

  290.因为政府与百姓均将环保看作是头等大事,今后工作会取得进展。中国愿意承担这方面的国际义务,因为污染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明年将派出代表团前往约翰内斯堡出席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291.今后几年中中国的一项主要重点工作就是办好北京的2008年奥运会。为达到奥委会的要求,环境领域里有许多工作要开展。北京市政府已经制定了计划以改善环境。中央和市政府将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 

  292.为了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的挑战,要改变城市的燃料结构,采用清洁煤,减少燃煤。要改善城市交通。随着人们购车的增加,污染将会加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继续投资建设城市地铁以及不同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善环路网络和联接的快速路。北京的建设项目要比以往更为有益于环境。市政府现在有责任报告每日空气质量。 

  293.在下个世纪,中国政府将证明其将环境作为优先事务对待。目前,正在制定这方面的关键文件。措施之一是承诺减少10%的排放,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总体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94.关于植树造林,关键显然在于降水。如果雨水稀少,种植在干旱地区的树木难以生长。同时,人口在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这将破坏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农民不可能永远得到种树补贴,应该采取新的措施为农民提供适当的收入。需要有新的收入来源。在过去,我们通过不同的项目得到了这一教训。 

  295.关于面源污染及其对水质影响的建议非常好。目前,施肥量很高,尤其是氮肥,但是其效率却很低,导致高额生产成本和污染。政府应该研究这一事务,以使农田化学品施用量更加合理。 

  296.中国正在迈向工业化,人口还在增加。但是,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来实现工业化。随着中国对工业结构的调整,污染大户和浪费自然资源者将会被淘汰。环境是调整指标的组成部分和内容。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