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圆桌会 > 2015年圆桌会议 > 会议新闻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发布时间:2016-07-13作者:来源:

 90份问卷,有效问卷84 

1、您是否喜欢我会的会议形式? 

选项

人数

比例

A. 喜欢

74

88%

B. 不喜欢

0

0%

C. 一般

10

12%

大多数参会人喜欢会议形式  

2、您对此次的会议内容有何看法? 

选项

人数

比例

A. 很好

74

88%

B. 不好

0

0%

C. 一般

10

12%

大多数参会人满意会议内容 

3. 您对此次会议的哪个专题最感兴趣?为什么? (可多选) 

A. 专题一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B. 专题二 促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媒体和公众参与政策 

C.专题三 政府环境审计制度及绿色供应链 

D.都不感兴趣 

选项

人数

比例

A. 专题一

64

76%

B. 专题二

49

58%

C. 专题三

37

44%

D.都不感兴趣

0

0%

最感兴趣的专题是生态红线,按兴趣程度排列: 

专题一生态红线>专题二媒体和公众参与>专题三环境审计和绿色供应链 

感兴趣的原因主要分类: 

1.  喜欢内容:实用,与个人生活和发展相关,有现实意义; 

通俗易懂,丰富,有启发; 

与当今主题和热点问题契合 

2.  喜欢形式:讨论和互动很好 

不感兴趣原因: 

1. 专题一和专题三太过专业 

2. 专题太宽泛 

3. 讨论和互动时间少 

具体意见列表 

积极

都感兴趣,尤其喜欢生态红线专题,讨论热烈且互动很好

 

环境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国合会从生态红线制度和环境审计等角度,研讨在时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十分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

 

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国生态红线定义和百分比数据的讨论,同时了解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形式新颖,紧扣实事,参与者互动好,内容丰富,启发性强,通俗易懂

 

模拟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会

 

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安全;激发个领域社会治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与国家发展有关,与个人生活相关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亟待大力推动绿色转型

 

因为关心,所以有兴趣

 

公众参与,知情,保障利益

消极

专题二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系;其他两个专题过于专业

建议

可以利用新的阅读模式介绍其他主题。演讲发表时间应该适当缩短,应该有更多的讨论和互动,应当多让参会者发表意见,尤其是那些对国合会的议题有不同观点和视角的人

 

建议:加强政府对环境审计的立法支撑;加强政府对环境审计机构和队伍

 

生态红线要审慎、科学对待,导向至关重要

 

红线制度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绿色供应链可以从经济市场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推动有关改革政策的落地

如您对国合会的工作还有其他意见和建议,请提出, 我们将不胜感激 

意见汇总分类: 

1. 关于会议形式: 

a. Q&A和讨论的时间太短,适当延长互动时间,给予更多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很多参与者提到了这一问题) 

b. 把演讲的时间缩减到最短,同时给与会者准备相关材料,好作相关准备 

c. 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 关于会议内容: 

a. 总体很好,但是信息量不足,而且有些信息相互矛盾 

b. 题目太大,不具体 

c. 选题要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不要笼统概之 

d. 希望在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有具体的讨论 

e. 对于李干杰秘书长的积极参与和对讨论的贡献印象深刻 

3. 关于会议宣传 

a. 用多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 

b. 扩大影响,多组织交流 

4. 关于会议成果转化 

a. 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向部委的具体建议(很多人提到落到实处很重要) 

b. 加强与政府层面的交流 

5. 关于会议参与者的广泛性 

a. 建议会议可以邀请更多环境产业和环境研究人员,甚至是高校学生参加;更多互动 

b. 如果能和当地代表更好地协调沟通,交流效果会更好;建议参会者尽量多一些相关的地方主管官员,立法机关和高校对实际工作有深入调研的专家学者 

6. 关于合作方: 

希望国合会也能对“合作方如何能更好地支持国合会的工作”给予建议 

 

总结: 

大多数参会者喜欢此次会议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相关,比较实际,但也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建议之后的选题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大众化;在会议具体准备上,可以准备相关会议和演讲材料供与会者参考,在参会者邀请方面,范围可更广泛一些,涵盖多领域学者,专家和领导,同时在会议时间分配上增加更多提问题和互动环节,在会议结束后,可以更新官网内容,及时反馈会议讨论的成果和政策建言,把讨论成果落到实处。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