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3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圆桌会在苏州举行,会议以“减污降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出席会议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摘编:
上海始终高度重视减污降碳工作,刚才建宇也讲了在上海、长三角有很多创新的做法,也讲到了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美国环保协会一起推动的低碳工作,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去推动低碳,取得了好的效果。
上海积极参与碳减排的国际合作。4月中旬,解振华特使和克里特使在上海举行了气候会谈。5月27日,上海市龚正市长参加中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对话。
按照国家“30·60”战略,上海明确了2025年实现碳达峰。根据这个战略,我们初步考虑就是“1+1+6+N”的整体系统性推进。第一个“1”是出台实施意见,指明战略的途径和方向;第二个“1”是碳达峰的整体行动方案;“6”是在能源、交通、建筑、产业、碳汇和数字产业六个重点领域的行动方案;“N”是配套体系,包括几个重点地区做示范引领。今天所在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就是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高标准地建设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样板。
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我们推进崇明碳中和岛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我们重点打造绿色产业的低碳实践区。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我们都进行了全力推广,同时还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理念是绿色低碳科技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包括围绕低碳的政策体系。很重要的是上海承担并参与了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在这个前提下,刚刚很多专家提到了怎样发挥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行动。除了政府所做的这些以外,我们也积极引导企业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宝武集团提出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实施路径;申能集团也在探索电力行业怎样走转型发展的道路。这些大企业将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做出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在全社会推动绿色低碳的行动。5月27号,在江苏无锡召开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启动长三角碳达峰工作的合作,签署了长三角区域共建碳普惠机制的联动协议,目的是发动除了纳入碳配额的企业以外,中小企业和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适当简约的生活方式,从各个方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
不管是长三角,还是上海,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也面临很多挑战。以上海来说,人口集中、产业集中、地域有限,可再生能源开发使用的潜力受到地域限制,我们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模式转换。所以感谢各位专家分享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一定学习大家的经验,在长三角和上海应用,我们也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建设绿色低碳的长三角,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