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圆桌会 > 2021年圆桌会议 > 会议发言

国合会特邀顾问张建宇:长三角应立足实践、推动多方合作,力争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1-07-15作者:来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21年6月3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圆桌会在苏州举行,会议以“减污降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合会特邀顾问张建宇出席会议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摘编:

2005年,我开始参与国合会首席顾问专家组的工作,在长三角地区参与了南通的第一笔二氧化硫交易相关的工作。2013年,我们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的工作,还有近两年绿色消费相关的工作,因此我深深被这个区域的经济活力所折服,从环保角度和低碳发展角度为这个区域的环保原创力所打动。外国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中国很多政策的试点示范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比如最早的排污收费和上海的三年行动计划,这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史上都要记上一笔。

今天非常欣喜地看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三角的区域合作从最初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到了生态、科技的合作。2019年,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作为国家战略提升了长三角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引领全球的合作竞争,这是第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是“30·60”目标,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和长三角本身区域一体化发展两者叠加,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思路。

在区域合作中,应该同时关注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面的参与,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实现环保和低碳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建议:

一是国家制定达峰计划和地方目标分解的同时,探索基层政府的低碳发展路径。特别同意晓江院长介绍的社区发展研究工作。2010年我们在长三角开展了低碳行工作,在长三角地区走访了13个城市和诸多社区。实际上现在全国的布局中,真正落实工作还是要在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直接责任主体,了解他们的诉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当然,这有一个基础条件就是经济发展的水平,而长三角地区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发展条件。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国际能源署最新的报告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于目前仅处于示范和研发的技术,发展和推动零碳的同时,也要推广低碳技术。我觉得在地方层面,与基层工作相结合来做技术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途径。为此,我们和南方科技大学发起了碳中和技术挑战赛,我们也有意愿将这一形式推广到长三角的地区和社区,在基层地方政府层面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

二是抓住区域特点,通过区域合作推动实现碳中和。绿色供应链可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重要手段。这件事最早的源起是国合会2013年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工作。2013年,国合会选择上海开展绿色供应链的试点项目。2019年,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的牵头下,上海、江苏等共同发起长三角一体化绿色供应链的联盟,期待探索打造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指导和帮助企业及其供应商发展绿色低碳的理念,加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推动企业成为绿色低碳行动的主体,助力区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

三是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可以做出很多有益的新政策尝试。比如说中国的第一笔二氧化硫交易就是发生在南通,最早的排污收费工作也是在这里示范的。结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契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区域碳市场的建设和价格机制的作用,推动新技术和新的投资行为。在碳中和目标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相紧密结合的过程中,这一区域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尝试。

长三角不仅是在经济发展,不仅是区域合作,也应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做出表率,希望与这里的同志们更加进一步合作,为实现这一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