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3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圆桌会在苏州举行,会议以“减污降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魏仲加线上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发言摘编:
这次的国合会圆桌会议是非常好的机会,不仅仅能够分享国合会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学习苏州市以及整个江苏省的经验。刚才副省长提到了许多议题,比如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海洋保护等,这些都是在国合会非常重要的议题。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到苏州这个美丽的城市看一看。今天上午会有很多重要的专家和同事分享他们的观点,所以我只简单讲几点,主要是国合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开展的工作。
国合会现在有十多个团队在开展研究,其中都包含碳中和路径相关内容,包括推动相关项目、政策、标准、法规制定,以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等,增加太阳能、风能、绿氢等清洁能源使用,同时减少煤炭等碳密集型能源使用。
财政和融资方面也有一些支持能源转型的工具,包括建立碳交易市场,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等。其实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具有领导地位,不只是绿色债券,还有整个绿色融资体系。G20也在跟中国、美国携手推动建立绿色金融工作组,是由央行以及我们的朋友马骏等专家牵头组织的,很期待看到这个工作组在气候融资方面会开展哪些工作。
中国在气候减缓方面还开展了很多其他工作,几乎每周都能看到生态环境部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优秀的领导力,包括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监管、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等。
我想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刚才刘主任也讲到了(←点击回顾),是低碳发展机会的需求侧,特别是中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的发展。关于双循环,首先是从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这一模式的转变,因此绿色消费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绿色消费机会在中国已经有很多。有问卷调查表明,中国75%的城市消费者愿意多付10%价格购买绿色环保的产品。他们也认为,绿色环保有机产品比其他的产品质量要高很多。中国消费者不仅在购买时愿意选择绿色产品,中国二手市场近年来迅速增长450%,增速在全球名列前茅,这向我们展示了低碳循环的解决方案不只是废弃物回收,也包括维修和再利用。
“十四五”规划提到的节能对于碳中和十分重要。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减少能源使用,提高能效、减少能源需求能够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贡献1/5的减排量。同时,节能也有助于人体健康。刚才副省长的讲话中也提到,不仅要避免碳排放,还有PM2.5、NOx、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美国通过推广能效星标体系,每年节省的公共支出可以达到170亿美元。能效不仅与消费品相关,也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市开始在新建筑中使用气候智能型材料,同时改造办公室、住宅、学校、医院等老旧建筑,使用更加高效的供暖、制冷、采光、照明、绿色屋顶等。
需求侧气候解决方案的最后一个例子是食品体系,从粮食生产到供给到食物浪费都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中国的光盘行动,以及农业行业甲烷减排,对于将在格拉斯哥、昆明等地举办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都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要感谢国合会以及各合作伙伴,感谢你们在这个领域开展的工作。 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与食品相关,我也同意刘主任说的,个人的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减少牛肉消费。牛肉的碳足迹比蔬菜水果要高60倍,减少牛肉消费对于气候和人体健康也有帮助。
国合会也在开展大豆、棕榈油等软性大宗商品供应链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从源头抓起,确保我们日常饮食、化妆品、药品等产品供应链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来源国的热带雨林和当地社区。砍伐森林种植棕榈树、大豆等不仅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还会破坏森林提供的重要碳汇功能。
最后一个关于碳中和的角度是国合会正在做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中国在海绵城市方面的努力在全球发挥了示范作用,苏州等30个地区开展的水管理工作可以表明,绿色基础设施在河流和河岸修复、湿地恢复等方面比灰色基础设施成本效益更高。感谢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合作伙伴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方面开展的工作。长江流域越来越多地在使用NBS,开展综合流域治理,推动实现自然向好、碳中和。
各位领导、同事,需求侧气候解决方案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都尤为重要,对于国合会研究也非常重要。气候解决方案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真实的影响,包括我们所购买的产品、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以及家人的饮食。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国合会也会持续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