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年会 > 2012 > 年会新闻

贡献新思想 做出新作为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圆满闭幕 周生贤出席并作总结讲话

发布时间:2012-12-17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秋蕾 北京报道 

  为期3天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12年年会在完成各项议题后于12月14日圆满闭幕。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出席闭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他希望国合会要继续贡献新思想,做出新作为。

  周生贤说,中国政府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会见了国合会外方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李克强会见了参加年会的主要外宾,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并作题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国合会对中国环发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

  周生贤指出,第四届国合会的五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这期间的每一次会议都令人鼓舞,使人深受启发,委员和专家们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已被付诸实施,许多憧憬构想变成了现实,对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年会围绕“区域平衡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分别就区域协调与绿色发展、战略转型与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汇集智慧、献计献策,激发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并就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第一,实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是中国环发事业的目标指向。当今中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制约就是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推进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是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需要,是提升发展质量的策略,也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保部门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责任,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制定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推进办法。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的理念,引起各位委员、专家的强烈共鸣,大家认为,中国把环境保护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对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

  第二,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不断丰富的实践是对全球环发事业的重要贡献。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行动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的环发事业进程与世界同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后发国家解决所面临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益总结,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提升,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严格环境准入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倒逼机制。从全国来讲,要结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差别化的环境政策。我们支持东部地区进一步提高环境标准和污染防治能力,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增产减污、优化发展。中西部地区既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又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方向,坚持高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协调发展。

  第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道路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关键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这也是通往建成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努力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周生贤指出,国合会已经走过20年不平凡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进步。第五届国合会的五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本届国合会一定能够继续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周生贤最后代表国合会主席团和中国环境保护部,向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为国合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闭幕式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国合会副主席施泰纳主持。加拿大环境部部长、国合会执行副主席肯特作了发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合会秘书长李干杰出席闭幕式并介绍了国合会2013年工作安排,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国合会副秘书长徐庆华出席闭幕式。


电子邮件:secretariat@cciced.net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5号